Page:永樂大典00551.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五百五十一一東

中庸十

仲尼曰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朱子章句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

乃天命所當然。精㣲之極致也唯君子爲能體之。小人反是。朱子語類或問子思稱夫子爲仲尼。先生云古人嘗諱其字。明道嘗云予年十四五

從周茂叔。本朝光軰尚如此。伊川亦甞呼明道表德。如唐人尚不諱其名。杜甫詩云。白也詩無敵。李白詩云。飯顆山前逢杜甫。朱晦𤲅大全集答陳

安𡖖集註中不攺仲尼爲夫子何也。若如中庸第二章所辯。則恐在當時爲可耳。不曾如此理會。恐亦不湏如此理會也。中庸或問。乃爲近年有以

此疑中庸非子思之作者。故及之耳程子遺書君子之於中庸也。無適而不中。則其心與中庸無異體矣。小人之於中庸。無所忌憚則與戒愼恐懼

 者異矣。是其所以反中庸也。饒魯石洞紀聞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問朱子旣分不偏不倚。爲未發之中。無過不及。爲已發之中。及其釋中

 庸字義則兼舉二說。豈中庸之中。亦兼未發言之邪先生曰。朱子謂中庸之中,兼中和之義。是詼未發已發而言也。但以下文擇中庸守中庸等語

觀之。恐不是說未發底問。然則程子解釋中庸亦曰不偏之謂中何也曰程子單言不偏。則未發已發皆可言也。章句合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言則

是一指未發。一指已發。答張玉淵 問中庸中和之分。先生曰。中和。是主性情而言。中庸是主理而言。在性則謂之中。在情則謂之和在事物之理

則謂之中庸。其實一理也。又曰中庸是道之準的中和是性情之德。而中庸之根本。又曰。中庸者。道之準的。古今聖賢所猼。只是此理。子思之作此

書。亦只爲發明此二字。首章中和特推其所自來耳。答吳中守張玉淵陳櫟發明天命所當然。精㣲之極致也提掇篇首一句。以爲綱領。乃天命所

賦當然之理。所謂極至之德也。惟君子爲能體之體以身當而力行之。如仁以爲已任之意。胡炳文通第二章以下十章。皆述夫子之說獨此

章與第三十章。揭仲尼二字仲尼曰。仲尼之言也所言者。中庸也仲尼祖述堯舜以下。仲尼之行也所行者。皆中庸也。中和之論。發於子思。中庸之

論。本於仲尼。然發而中節之和。即是時中之中,子思中和二字亦只是說仲尼一中字故曰中庸之中。兼中和之義。而章句必先曰無偏無倚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