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552.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朱子訓釋初無異義。許白雲。因論語有德字。中庸下文言道之不行不明。遂爲論語言中庸之德。此言中庸之道盖失之矣李仁壽以爲自物則言

之。則過與不及皆不可以言至。自末世言之則過乎則者少不及乎則者多而不知末世之過乎則者亦未嘗不多也下文言賢知之過愚不肖之

不及。即世教衰。民不興行之所致也奚可謂不及者多而過者少乎。靈集中庸之性。至虛以爲體。至神以爲用操之則存捨之則亡能操而常

存則誠誠則明。明則能智矣誠則能聖矣能聖能智則可以盡人物之性成天下之盛德大業。而與天地爲一。其德可謂至極矣。以其德之至極。故

中人已下。其性雖有故曰至矣然則衆人之所不能乆者。情僞之相感。穿窬之心害之耳善端不能誠固利欲誘於外。則穿窬之心作是以難乆行

也。孟子曰。物交物。則引之而已是也。人知擇乎中庸而固執之終身由之而不失者聖人之徒與孔子之門人自顔面而下日親炙於聖人之教猶

且日月至焉而已。况其下者乎故曰民鮮能乆矣晁景迂集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乆矣者何教之不行也。有中庸之君。斯有中庸之民也。錢

時融堂管見世衰道㣲。以無忌憚爲中庸者皆是。是以鮮能能者鮮愈見其爲至耳。三復乆矣之歎可以想見三代之民。𡊮蒙齋集中庸非動亦非

靜。而又非無動靜。非虛亦非實而又非無虛實一而非執一無在無不在。可謂至也已矣夫子緊切教人。欲人於不睹不聞而謹其獨。欲人知喜怒

哀樂雖發。而實未嘗發故曰中庸其至矣。且傷世衰教失。民之鮮能亦已乆矣。所以深警其聾瞶也。 中庸即中和也。大本端的一毫不差。逹道普

平萬古無異。函陰陽。該動靜。一而非執一。無在無不在。是所謂常中也。此道其至矣哉噫民之鮮能。何其乆也服膺録中庸不可能。何謂鮮能與不

可能。先生曰中庸能字此子思子聞孔子之言不審孔子未嘗云能。在論語止曰。民鮮乆矣無能字。如子曰中庸不可能也。此能是用意矣道無所

能。有能即非道字溪陽先生集民鮮乆矣。有兩說。民少有能之者。亦已乆矣是一說。中庸之德極至。民鮮能乆於中庸。如乍見孺子而怵惕惻隱是

中。少間便有内交要譽惡其聲之類。便私欲不中。民鮮能乆。文公不取少能乆於中庸之說。用今已乆說。則上下章意貫而活。道之不行章都說鮮

能。答祿與權窺豹管此發明時中之中。以用言也。註曰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故惟中庸之德爲至。是率性之謂道也然亦人所同得。初無難事。是

又推本天命之性也。但世教衰。民不興行故鮮能之。今已乆矣。又言脩道之教不明也。盖中庸之至者是君子中庸民鮮能者是小人反中庸。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