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921.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九百二十一    二支

儒師性理字訓覺其後覺。傳道授業。為人模範。是之謂師。韓詩外傳智如源泉。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禮記學記。大學之教也。時

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博習。不能安禮。故君子之於學也。蔵焉。脩焉。游焉。息焉。夫然。故安其學。

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

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

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遜。

則壞亂而不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

為人師也。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善

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聴。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

雖。舍之可也。師無當於五服。五服不得不親。禮運曰。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論語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為師矣。註。温。尋繹也。故者。舊所聞。新者。今所得。言學能時習舊聞。而每有新得。則所學在我。而其應不窮。故可以為人師。若夫記問之學。則無得於

心。而所知有限。故學記譏其不足以為人師。正與此意互相發也。某成。云云。曰。故者。昔之所已得者也。新者。今之所始得者也。昔之所得。雖曰既

為吾有。然不時加反復尋繹之功。則亦未免廢忘荒落之患。而無所據以知新矣。然徒能温故。而不能有以得夫前日之未得者。則見聞雖富。誦說

雖勤。亦若無源之水而已。其積雖多。終有窮畫。亦將何以授業解惑。而待學者無已之求哉。學記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者。正謂此耳。唯能尋

繹其所已得者。而每有得於其所未得者焉。則譬如觀人。昨日識其靣。而今日識其心矣。於以為師其庶矣乎。夫子之言。所謂可云者。正所以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