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921.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惡中而已矣。此所謂性。以氣禀而言也。朱子曰。此性便是言氣質之性。四者之中。去却却兩件。剛惡柔惡。却又剛柔二善之中。擇中而主焉。自暴

者。便是剛惡之所為。自棄者。便是柔惡之所為。不達曰。剛善。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幹固。惡。為猛。為隘。為疆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惡。為懦弱。為

無斷。為邪侫。剛柔。固陰陽之大分。而其中。又各有陰陽以為善惡之分焉。惡者固為非正。而善者亦未必皆得乎中也。惟中也者。和也。莫不中節也。

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此以得性之正而言也。然其以和為中。與中庸不合。蓋就已發無過不及者。而言之。如書所謂允執厥中者也。朱子

曰。此只是無過不及之中。書傳中所言皆如此。只有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一處。是以體言到中庸字。亦非專言體。便有無過不及之意。故聖人立教。

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易其惡則剛柔皆善。有嚴毅意順之德。而無強梁懦弱之病矣。至其中。則其或為嚴毅。或為慈順也。又皆中節。而

無太過不及之偏矣。故先覺覺後覺。闇者求於明。而師道立矣。師者。所以攻人之惡。正人之不中而已矣。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

下治矣。此所以為天下善也。此章所言剛柔。即易之兩儀。各加善惡。即易之四象。易又倍以為八卦。而此書及圖。則止於四象以為火水金木。而

即其中以為土。蓋道體則一。而人所見詳略不同。但於本體不差。則並行而不悖矣。朱子曰。或疑善惡二字是虚字。如易之吉㐫。今以善惡配為

四象。不知如何。曰。凡物皆有兩端。自人心言之。則有善有惡在其中。便是兩物。周子止說到五行住。其理亦只消如此。自多說不得。包括萬有。舉歸

於此。邵子却推到八卦。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太陽太陰。各有一陰一陽。少陽少陰。亦有一陰一陽。是分為八卦也。細推至於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縱

横變動。無所不可。漢儒將十二辟卦。分十二月。邵子推又别。東漢書知之者。欲教而無從。心達者。體知而無師。張光論律凖蓋數。術家語也。豈惟數

術。而道何不然。心悟獨見。與庸衆異耳目。既得者無傳。未得者無教。古人所以歎絶學之難繼。㣲言之難識也。然而精不極不為思。物不驗不為理。

三代以前。用力於是道者多矣。觀周孔所以教。不可言無傳。顔曾所以學。不可言無師。秦漢雖殘滅。士猶欲思而不得。欲求而不至也。其後益下。怠

而不思。棄而不求。其道廢絶。故有此論。自是以後。偶然得者。誇而無傳。汎迷者。傲而無師。則此論乃為障道之面墻。而心悟獨見者。至理之蟊賊也。

學者可以懼矣。唐鱠張籍。字文昌。與韓愈書。愈答曰。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則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誰哉。其行道。其為書。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