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921.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今。其傳後。必有在矣。前書謂吾與人論不能下奪。若好勝雖誠有之。抑非好已勝也。好已之道勝也。非好已之道勝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軻楊雄之

道傳者若不勝。則無所為道。忘筌書荀子曰。非我而當者。吾之師也。夫師無他。以其道導之。是以非我而當。然則師者。師其是而已矣以為是而謹

守之。所以肖之而小。天地肖易則已。小人肖天地則又小。如珠之肖月則又小。是不能用其師。而為師之所用。乃墮於形數之内。所以上達者。用其

師。而不用於其師。孟子故未得為孔子徒。以其私淑諸人。孔子當仁不避於師。所以賢於堯舜。師徒能使人向已。既向則忘反。何以能中行獨復。是

則獨有之學。超乎象帝之先。非肖其師。而墮乎形數之内者可至也。孔子學易。莊子雕刻衆形者。是皆師造化也。至役造化。而不役於造化。則亦何

常師之有。役造化。則當先歷試於能移我者。而因以觀其機焉。機既洞然。不匿厥㫖。然後役造化如金也。天地清氣之所生。其所自来本清氣也。至

取師。則不師清氣。而師於火。以火能克我而勝之。動為所移而鑠也。若經百錬。而火自消。金不消是真金也。其剛可以役造化矣。剥極而碩果乃出。

是剥者。聖人之師也。夫嗜慾。為憊性命之尤。是必有至機焉。蹈其機而不悟者。乃所以取憊。省其機而無隱者。皆所以致養。能使憊性命之情者。乃

若貫魚而在宫。又承寵焉。而無不利。則能憊人於機已廢矣。非獲碩果。不能與於此。果。結實之名。陽精之成實者。碩之為大。如大中大正之稱。所以

别異於常果。常果。俟種植㘽培乃成。碩果則獨成於天矣。剥極。而無我則見也。然通子之學。在磨不磷。𣵀不緇。非逺於磨且𣵀也。何則。磨𣵀乃吾師。

磨𣵀而尚緇磷。則可乘是而觀其機。至不緇磷。則獨運造化矣。然則有繫者。皆蹈緇磷之機。見熄則無取。無取則無繋。斯不若匏瓜有區區之小已。

則孰為緇磷哉。剖造化之機者。如斯而已。如是。乃能用太易。而不為易之所用。貫魚爻之五陰。盖色臭味之品。其數皆五。而宫人則其所大慾。自后

以下。其品亦五。皆嗜欲之能憊性命之情者。如是者。皆薦天地之和。以養吾性命之情。斯為碩果之効。非能用造化者。未可以。與於此。碩果復能生

乾。豈非至大者哉。宋陳默堂集陳淵曰昔者孟軻著書七篇。其末章歷叙堯舜至於孔子。有見而知之者。有聞而知之者。而其終。繼之以去聖人之

世。若此其未逺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近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其意以謂道之在天下。自古自今。無適不然。必有人焉發明而推行

之。然後傳之萬世而無弊。是數聖人者。道之所頼以傳者也。道固不窮。傳亦無盡。由孔子而來至于軻。猶可以耳目接也。得其傳者。非軻而誰。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