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1200.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下莫能載焉。百物不廢。則詔小而天下莫能破焉。此易辭之兼小大也以終始之。而歸於無失道之咎。此則易辭之關要也。易之為道如此而。

聖人於此多言危懼之意。非謂使人畏縮警惶也。欲天下持敬以為一心之主宰。以為萬事之本根也。中庸所謂戒謹其不覩。恐懼其不聞。與夫謹

獨者此也。胡一桂纂註徐氏曰。知易之道而有所恐懼可使安平也。不由其道而有所慢。易。必至傾覆也。故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傾。然非有使之也

天之生物。必因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亦自然之理也。趙珪夫子謂易之興也。當殷末世周盛德之時。文王與紂之事邪。其易之辭

危。言危而憂懼者。則使知有平安之理。易而怠慢者。則使知有傾覆之其道甚廣大。百事物皆不廢遺。恐懼以事之終始。其要在知來補過。期

无咎。此謂易之道。不過如此也。胡炳文通文王以憂患之心作易。故其辭危。危懼故安平。慢。易故傾覆。易之道雖廣大悉備。不過使人懼以終始而

已。懼以始者易。懼以終而猶始者難。乾第一卦而曰君子終日乾乾。夕若厲無咎。此懼以終始其要無咎之說也。董真卿會通雙湖先生曰。夫

原易之作。明指伏犧。原易之興明指文王。曰畫卦因重。辭危。可謂萬世之日月。獨少一言以及周公之爻。卒不免後世紛紛之疑難。惜哉所引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