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1200.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爾。無異㫖也。父統子業言彖辭。而爻辭在其中矣下文則皆兼彖之義而言也。俞琰集說易之興也止是故其辭危。紂未無道。文王未囚易

 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耳。未有辭也。殷德既衰。周德既盛。易道遂興。故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以世言

 故先殷而後周。以德言。故先文王而後紂。文王遭羑里之難。其心危而不安。故其辭亦危而不安。辭。謂彖辭爻辭。彖辭凡六十四。爻辭凡三百八十

 四。皆文王之辭也。或謂文王止作彖辭。不作爻辭謬矣。今以彖辭而觀之未見其所謂危辭也。其危辭則於爻辭見之。謂爻辭非文王之辭可乎。占

 法不變者斷以彖。變者斷以爻。謂文王不作爻辭。不知占法者之妄論云爾。李隆山李西溪辨之甚明。兹不復贅。危者使平止此之謂易之道也

 乾之九三重剛而不中。而以驚。易自處。則曰厲無咎者。危懼而使之平安也。如豫之初六陰柔處下。而以逸豫自鳴。則曰鳴豫凶者。慢。易而使之傾

 覆也。易道雖甚大。取喻則甚詳。而百物不廢。其要不過使人知懼。欲其㥀終如始而無咎焉耳。此之謂易之道。而聖人作易之本意也。百物不廢。加

 否之苞桑。坎之叢棘。大過之枯楊。困之蒺藜葛藟。蓋取諸草木。井之鮒。漸之鴻中孚之豚魚。晋之鼫鼠。坤之馬。離之牛。蓋取諸蟲魚為獸。民

 背。咸之頰舌。噬嗑之耳鼻。明夷之心腹。蓋取諸身。坤之囊。訟之帶鼎之震之匕。坎之樽簋。井之瓶瓮。旅之斧。解之矢。異之床。渙之机。大有之大

 既濟之紼。蓋取諸車服器用。它如泥沙龜具膏血酒食。丘園陵廟之類。可以為吉凶得失之象者。即取以言之。是為百物不廢也。右第十一

 言文王所以作彖辭爻辭之本意。李簡學易記易之興也止此之謂易之道也。文王當紂之世。蒙大難而演易。是故其辭多危懼也。後世得其辭危者

 方困于險。使知處之之道。垣然而和平。易者方紐于安。使危懼知戒而不敢肆。其道甚大。天地之間無不備。是以天下無廢物。懼人以終始使人㥀

 終如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其大要使人無咎而已。此所謂易之道也。取白雲李恕易訓易之興也。其當有商哀末之世。周德方盛之時邪。其

 紂方昏亂。而文王内文明外柔順以蒙大難之事邪是故易辭多以危懼示人。使人知所畏避。危懼者能使安平。慢。易者能使傾覆。易道甚大。萬物

 之理無所不具。皆包括其中而不廢墜。以危懼之意戒其始。以危懼之意謹其終。其要欲人歸於無咎而已。此之謂易之道也。胡震衍義文王幽於

 羑里而演易。以其有憂患也。是故多危懼之辭。以其辭觀之。危懼者使得平安。慢易者使之傾覆。比辭之所以垂切戒也。其道甚大則語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