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76.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七十六   六模

城池湖州府吳興續志維昔先王。設險守國。矧兹大邦。金城屹屹。子城。舊志。

周囬一里。三百六十七步。東西二百三十七步。南北一百三十六步。即古烏程縣治。吳興郡舊城。今但垣墻而已。吳興志。統記云。當秦時爲項王故

城。吳興記云。即廨署舊在烏城縣治。舊編云。舊傳晉郭璞欲晋郡於東遷。每立標輙爲飛鳥㗸去。其女亦善地理。啓璞無徙。因舊址損益之。可以永

無殘破之廢。璞從之。其女今號遷城小娘子。從璞廟食。續圖經云。郡置於吳。而璞當晋惠懷之際。避地東南。事不相類。乃於菰城云。秦改縣爲鳥程。

至晋始移治於蒼書之上。烏程縣治。即古郡治。又自相爲抵梧。切詳烏程治所。當秦漢間已徙。于今之郡中。故吳寳聶置郡詔。謂永安故鄣等水。戇注

于烏程。君在菰城。豈得云故知在吳以前已在今處。既以縣爲郡。則必即縣治爲郡治。而縣治他徙矣。璞隨元帝渡江。仕爲尚書郎。損益古城之制。

相陰陽。審向背。庸有是理也。况江南諸郡城多傳璞所遷。當亦有按圖而定者矣。今羅城之内。苕水入兩門。餘不水入南門。至江子匯合流爲霅水。

以出北門趍太湖。西南詣山回環拱揖。屏列于前。北有卡峯。以踞于後。子城居中面二水之衝挹泉山之秀。又四面多大溪廣澤。故主郡以來。無兵

革之患。意非璞不能定。不必引飛鳥以神其事也。唐初爲輔公祐所據。趙郡王李孝恭討擒之。爲揚州大都督。以其城湫隘。始於外築羅城。以子城

内爲刺史聴事及椽廨。城上舊有白露舍。宋朝太平興國三年。錢氏納土奉敕毁折。見統記。 城門三。中門上有譙樓如舊。宋揭昭慶軍額於上。置

漏刻鼓鉦。後改湖州。又改安吉州。元改湖州路総管府額。皆揭於樓。正十二年。兵火所燬。十九半復建。額不復再立。

皇朝揭湖州府額。仍設漏刻鉦鼓。吳興志。門立湖州碑。紹興十六年。知州事王鈇。以郡密拱行都。增崇基宁。扶以朵樓。規模雄麗。乾道初火延燔靡遺。知

州寧王時外重建。頗不遠昔。東門俗稱衙東門。有樓曰東樓。 西門俗稱衙西門。有樓曰西樓。統記云。子城上有石樓清風之類。附見郡治下。

子城壕。周子城之外。今闊僅數尺。纔通潦水而已。城西南一帶俱塞。吳興志。分澞支流自兩平橋入橋之西隅。有石柱存。舊可通舟市魚蝦菱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