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76.pdf/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城縣。在冨陂村即此。魚陂。在長興縣南七十五里。吳夫槩餋魚之所。

吳興志荻塘。在湖州府南一里餘。據舊圖經載云。在州南二里。吳興記云。晋太守殷康所開。旁溉田千餘頃。統記云。在烏程縣南一里一百二十步。

晋太守殷康開。傍溉田一千頃。後太守洗嘉重開之。更名吳興塘。南齊李安人又開。一涇泄於太湖。開元中。縣令嚴謀道又開之。廣德中。太守盧幼

平又開。續圖經云。以今地形考之。荻塘在州城中。東枕民居。餘三面溪環之。傍無可溉之田。况瀕湖之地。形勢卑下。苦水不苦旱。初無藉於灌溉。意

當時取土以捍民田耳。非溉田也。統記東亭下又云。在東郭門外三里臨荻塘。故舊編云。在歸安縣東三里。殷康所開。旁溉田千餘頃。唐元和五年。

刺史孫儲開。一百三十里。俾民不乏水。今東外接待院。正在荻塘上。衆说紛紛不同。莫敢指言。若以州治。南有荻塘在城中。則城中不應有田千餘

項。此續圖經所以爲疑。而舊編指爲在東門外。抑不觀吳文皇帝廟記云。皓始創柌於駱駞橋東荻塘上。又唐鄭言作文宣王廟碑云。西臨霅溪。南

横荻塘。則是爲在城信矣。今呼横塘者。即所謂荻塘。但晋開荻塘時。未有今羅城。故自今横塘至迎春門外。官塘皆曰荻塘。故能溉田千頃。連注百

餘里。言武德時築。今羅城始府城内外之間。故衆說皆妄。指以爲疑。而舊編又附之歸安界尤非。盖烏程師安分界。刀以官塘南北兩岸塘在北正

隷烏程耳。荻塘得名苕溪蘋洲之類。以其生荻之多也。諸書引楊偘隋録云。吳與沈弘居荻塘。家貧好學。每夜燃荻。自照讀書。因以得名亦非也。晋

初開時。已名荻塘。後更吳興塘。則不俟隋洗弘得名信矣。連袤東北出迎春門外百餘里。今在城者謂之横塘。城外謂之官塘。晋太守殷康所築。圍

田千餘頃。後太守沈嘉重修。湖之城卑。凡爲塘岸皆築以捍水。作史者。以爲開塘溉田。盖以他處例觀。易開爲築。易溉爲圍。齊太守李安人又開。一

涇泄水入湖。開元中烏程令嚴謀道。廣德中。刺史盧幼平。元和中。刺史孫儲。並加增修。隋沈弘居此。横塘靣南山之勝。對南溪之源。自郡户口薔盛。

士族漸多。增土爲園池。賞收詩曰。洄洄流水抱横塘。籣芷無風也自香。及建炎中徙慈感教院于上。春月多逰人徃來。今大半爲亭館沼沚矣。謝

塘。在烏程縣西四里。晋太守謝安開。唐大歷中。刺史裴清。於其處起謝塘館。蒲帆塘。在烏程縣北二里。唐開平中。刺史楊漢公時塘。中得蒲帆因

名。統記云。西樓長興縣入太溪。長八十里入茶山。修貢行此水。唐開平二年。楊從重開。嘗於此穫蒲帆。 吳興塘。在歸安縣東南二十三里。見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