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79.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名脇山。 秀峯山在縣東南一十八里。 籠山在縣東南二十里。 鳳尾山在縣東南一十五里。 銅官山在縣西北一十五里。 本名武康山。天寳

六年改今名世吳王劉濞採銅之地。吳興志鳳凰山。邑有三。一在縣北五里。首枕郭林溪爲鳳咮。一在縣東北十八里。懷德里爲鳳翅。一在縣東

南十五里千佛寺側爲鳳尾。 天泉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吳興記云。山有長𣴑水。謂之天泉。傍多沃壤。可以耕植故名。 武康山在縣西十五里

本名铜官山。唐天寳六年勑改。今名。餘英志。六年本名武康山。天寳六年改名銅官山。山下兩坎深數丈。方圖百丈。古採銅之所。見興地志。舊編云。山

下有銅官湖。漢吳王濞鑄錢處。餘英志云。山下有兩坎號銅井。 金鵝山在縣東二十里。統記載山墟名云。漢海昏侯沈氏葬此山。山上有池深五

尺。其水冬夏不竭。吳帝見山上有金鵝翔集。或風清兩霄。樵夫耕父。聞山上有金鵝鳴故名。餘英志云。山與德清交界。山枕溪𣴑。時有金鵝出没事

又見德清縣金鵝山。 金山在縣。舊圖經。書編統記。俱在武康縣北十五里。餘英志云。在縣南三十里。耆舊相傳。昔有人夜見山頂有光如燈。鑿之

得金數百斤。餘英志云。一名金車。頂之土赤填。山巖有泉産魚有金色。銅峴山在縣西四十九里。山墟名云。銅峴前溪之發源。吳王採銅之所。俗

號銅嶺。此即安吉界。又興歸安接境。 響應山在縣西八里。吳興記云。經此山語。響隨聲應。洪纖一無所失。今人稱大響小響。餘英志云。有龍泓在

山下。水色正碧。名玉石響。又名大響。巖前有小泓名小響。正元中于崸攺玉石響。爲碧玉潭。定光憎院栖巖腹中。有小池。池上有濯纓亭。又有一壑

軒院後。緑石磴抵谷中。有斷崖瀑泉二十餘丈。下有漱玉亭。舊編云。大響峭壁倚空。有瀑布高三十餘丈。闊二十餘丈。飛注蒼崖亂石間。雖亢旱不

竭。分𣴑入碧玉潭。潭木湛碧清洌。莫窮其底。有能居其中。旱潦析檮輙應。小響在大響東北有餘步。石壁森然。蒼澗韍。下有漱方丈許。名玉石響。

相傳興碧玉潭通。漱中水𣴑入前石上。有于崸題刻。葛公勝仲甞遊有長篇。崵山在縣西二十七里。山墟名云。昔有崵氏居此山。几山在縣

北五里。山墟名云山形如几。 覆船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古老相傳邑人數於山上穿土。得大竹管。若今之船纜。或掘得敗木若船片。故云山舊爲

海甞覆舟見統記及舊編。或云山有巨石横亘。狀如覆舟。見餘英志。隋龍州刺史沈慤昔結廬讀書其中有餘址一名馬頭塢𣈆咸和七年石勒將

韓雍冠吳興詔遣西中郎。將趙引。攻之於馬頭塢即此也。 計峴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山墟名云。范蠡之師計然。居此因名。又與烏程分界。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