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610.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回報申。若諸衙門相關事務。除蒙古軍馬約會本管頭目外。其餘不湏會約。仰提刑按察司依例施行。 應合紏彈官吏。違枉不公等事。自行御史

臺。按察司到任日為始。吏員有犯。從本司就便。斷决。職官有犯。每季類申行御史臺。合速申者。逐旋申覆。諸官府文案。權擬指卷照刷。若有該載不

畫。應合按治事件。照依已降條例。就便施行。其事關利害者。申行臺定奪。 行御史臺官吏品秩。 御史大夫一員從二品。月俸中統鈔貳百捌貫

叁錢叁分。 御史中丞二員。從三品。月俸員中統鈔壹百陸拾陸貫叁分。 侍御史二員正五品。月俸員中統鈔㭍拾㭍貫陸錢叁分。 治書侍御

史二員。從六品。月俸員中統鈔伍拾伍貫。都事二員從七品。月俸員中統鈔肆拾貫。 架閣庫管。勾一員。月俸中統鈔貳拾伍貫。承發司管。勾

一員。月俸中統鈔貳拾伍貫。 令史十人。月俸人中統鈔叁拾貫。 譯史二人。月俸人中統鈔貳拾伍貫。通事二人。月俸人中統鈔叁拾貫。 知

印二人。月俸人中統鈔叁拾貫。 宣使十人。月俸人中統鈔貳拾貫。 典吏三人。月俸人中統鈔臺拾貳貫。 庫子一人。月俸中統鈔捌貫。 察院

監察御史十員秩七品。月俸員中統鈔伍拾貫。 察院書吏十人。月俸人中統鈔臺拾貳貫。 行御史臺印。并各官職印。 行御史臺行使銀印一

顆。 御史大夫銀職印一顆。 御史中丞職印一顆。 侍御史職印一顆。 治書侍御史職印一顆。 都事印一顆。監察御史印一十顆。 刷卷

條印一十顆。 承發司印一顆 架閣庫印一顆。 八道按察司道分。 江北淮東道淮安置司。 淮西江北道廬州置司。 山南湖北道荆南置

司。 浙東海右道紹興府置司。 江南浙西道臨安府置司。 江東建康道建康府置司。 江西湖東道隆興府置司。 嶺北湖南道潭州路置司。

 提刑按察司官吏品秩。 使二人三品虎符。 副使二人四品金牌。 僉事二人五品金牌。 經歷一人七品銀牌。 知事一人。 書史四人。

書吏十二人。 蒙古必闍赤一人。 通事一人。 奏差八人。 典吏一人。 提刑按察司印信。 司印一顆。 使職印二顆。 副使職印二顆。 僉

事職印二顆。 經歷司一顆。 浙西按察司移平江。 至元十四年十二月。御史臺欽奉聖㫖。揚州剏立行御史臺。按治江南各道按察司。於酌中

處立司。内淮東一道。揚州最為酌中。當時為行臺在揚州。將淮東按察司於淮安州設立。即目欽依聖㫖。江淮行省行臺。移置杭州。若將淮東道按

察司移於本道。揚州置司。浙西道按察司却移於本道。平江府置立。各轄路分酌中伺候行省起移。一就各各起移。似為便當。 侍御史以上。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