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003.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三 九眞

詩文唐韓昌黎集原人 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間者謂之人。形於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於下。草木山川

皆地也。命於其兩間。夷狄禽獸皆人也。曰。然則吾謂禽獸人可乎。曰。非也。人可上或有曰字。指山而問焉。曰山乎。曰山。可也。山有草木禽獸皆舉之

矣。指下或有南字非是。指山之一草而問焉。曰山乎。曰山。則不可。或無曰山乎三字。故天道亂。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亂。而草木山川不得其

平。人道亂。而夷狄禽獸不得其情。方無故字。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獸之主也。主而暴之。不得其為主之道矣。

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逺。仁或作人。非是。敬齋泛說退之原人。而東坡譏之。曰。禽獸與夷狄異。夷狄與人異。而一視而同仁。是以待人之

道。待夷狄。待夷狄之道。待禽獸也。李子曰。蘇子之譏誤矣。退之固曰。人為夷狄禽獸之主也。故雖夷狄禽獸。亦必以仁恩均及之。不謂人與夷狄。夷

狄與禽獸等耳。且人則有知有識者也。禽獸則有知。而無識者也。草木則有生。而無知者也。禽獸固賤於人。而草木之微。又甚賤於禽獸也。而詩云。

敦彼行筆。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雄葉泥泥。故周家忠厚之德。至今稱咏以為仁及草木焉。彼草木之無知。君仁猶且及之。况禽獸乎。而又况於夷

狄乎。以及人之仁及夷狄。以及夷狄之仁及禽獸。皆仁也。可以一切之仁。而遽謂人與夷狄禽獸等哉蘇子大意。必以韓子有一視同仁之語。故指

之以為等耳。獨不念此語之下。不曰篤近而舉逺乎。是其言一開一闔。自問而自釋也。何嫌何疑而痛譏之。蘇子之譏。舍其自釋者而專病其自問

者。以此而論文。則雖六經猶將有譏也。况退之之言乎。若蘇子之譏。所謂過甚之論也。自以過甚論人。而反以人為過甚。則眞所謂過甚矣。古人之

論人曾不如是。然今人之論人。未有不為過甚者。論者不必必其當。唯母至於過甚而已。宋司馬温公傳家集撫納西人詔意。元祐元年三月上朕

聞王者奄有四極。至仁無私。靡間華夷。視之如一。夏國主秉常。世守西土。藩衛中邦。自其祖彝興以來。沐浴皇化。職貢時至。率多忠勤。仁宗皇帝加

之寵名。胙以大國。鍚予之數。歲則有常。嚮因邊臣奏陳。士彼君臣失職。及務文語問。曾無報應。神宗皇帝乃出師命將。極彼阽危。在於夏國主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