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003.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實有大造。而所部之人。遽敢自絶。侵軼我邊鄙。䖍劉我吏民。正旦同天。皆不入賀。國家包以大度。置而不問。但絶歲賜。以俟悛心。不幸先帝違棄萬

國。朕嗣守令緒祗承前志。夙夜寅畏。迨今期年。宣廣恩澤無幽不振。而夏國主秉常屢遣使者造于闕庭。吊祭訃告。寖修常職。朕惟江海之大。來則

受之。豈復追念徃昔。校計細故。宜捨其前日之不恭。取其今兹之效順。曠然湔滌。與之更始目今申敕將吏嚴戢兵民。無得輙規小利。擾彼疆場。凡

歲時順賚。命有司率由舊章。必使桴鼓不鳴。烽燧無警。彼此之民。早眠晏起。同底大寧。不亦休哉。可布告中外。咸使聞知。翟忠惠先生集陳革等母

張氏封室人制。 具官某。昔先王班序顛毛。以齒教民。朕貴老達尊。庶幾忠厚嘉爾眉壽。多歷年所鍚之命秩。以慰子心。可。孫覺奏議上神宗論不

當召對小臣。詢兩府臺閣人狀。 臣聞近者召對臣僚。雖或疏逺微賤。陛下亦霽天威。賜以清問。此固聖主。好問盡下。推誠不疑。甚盛之德也。或聞

進對之間。陛下時時論及人物。上自兩府大臣。下至臺閣新進。使之區處題品。此雖陛下欲廣其聦明。不專一人之言以為信。但欲周知郡下之智

能長短。情狀曲折。然臣竊以謂知人。堯舜所難。孔子亦曰。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得對之人。未必皆賢。而公其好惡。就令才識可采。

亦未必盡知人之明。問答之際。陛下不能不微見聖懷。流俗之情。多事容恱度所喜者飾其賢。觀所惡者詆其醜。或陛下少加酬對。必漏其所言。大

臣聞之。必懷顧慮。小臣聞之。必事朋黨臣以謂人王不得不知群臣之忠邪。人才之高下。苟於侍臣從官之中。忠信篤實而。好惡不私材資敏明。而

鑒裁不眩者時賜考察。參伍其人。亦不至於失士。張魏公奏議奏乞多撥錢米。招來北人狀 臣累具奏陳。屯兵淮甸利害。區區愚意。容有未盡。理

合宻以上禀聖聽。臣體訪得東北今歲。蝗蟲大作。米價踴貴。日來尤甚。中原之人。極艱於食。加以虜政名為寬大實行苛刻。百姓皇皇。莫不思變。若

不因此機會。廣示懷撫。中興之業何自而立。臣愚欲乞戒諭朝廷。檢照臣前奏。多撥米斛錢物。付臣措置。招來吾人。人心既歸。虜勢自屈。伏乞聖慈。

更賜詳酌。早降處分。張南軒集答新及第人啓。 兹讅承恩天陛。拜慶親庭。閭里知榮。士友增慰。惟策名委質。當思忠義之勉圖。而學道愛人。豈其

利祿之是慕。願擴昔賢之志。永為鄉國之光。孫沔奏狀上仁宗乞止絶宫人出入。 臣伏見芳林園南宅。見安故豫王靈輿。至三月初三日方行攅

殯。諸宫奠酹慰禮已畢。今見大内車蓋出入。朝暮徃還。非全痛戚之情。頗涉朋遊之便。道途窺覘。僕御喧嘩。禁士縱欲嚴呵宫人難於檢察。誠為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