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003.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降寸心。眼看西𣈆。之荆榛。猶經白刃。身屬北邙之孤兔。尚惜黄金。亦何荒色嗜音。雕墻峻宇。君不見。息夫人兮悄長默。金谷園兮闃無睹。香間之羅

紈未脫。已别承恩。春風之桃李方開。早聞移主。丘壟纍纍。金章布衣。白羊青草只堪恨。逐利爭名何太非。嘗聞蕭史王喬長生孰見。任是秦皇漢武

不死何歸。吾欲挹玄酒於東溟。舉嘉肴於西嶽。命北帝以指榮枯。召南華而講清濁。飲大道以醉平生。冀陶陶而返朴。宋潘植忘筌書人文 人位

天地之間。以一心而總萬理。蓋以萬理錯綜於天地之間而會于一心。其顯者則正名之曰文。天文則日月星辰。經緯昭回之度是也。以序而遷。循

軌而運。其行之遲速。與夫合散犯守。陵歷鬬食而時變。斯可察所以致此者。由人理該通。有順有逆。則格於幽而彰於顯。故動於中而應於上者。有

不可掩焉。理藏於隱而旁暢交通。間不容髮。感則隨應。無有逺近幽深。如陽燧方諸。上格於至高之日月。不旋頃而應。情感理通。故陳於顯者。隨之

而變。而燭理者。知其莫見乎隱則理之貫通。甚昭昭也。在人得之。是謂人文。文者。人之理也。人之理。兼三才而該貫無遺者也。近取諸身。則理備於

一身。經絡分布。無所不通。經脉之貫於藏。猶經水之注於海。而絡脉則羅布並連交通而胥會焉。猶百川分流不舍畫夜。而亦俱會於海。明者為之。

若禹之行水。無非水之道。故用鍼補㵼。無不相應。以順其所由之理。理之在身者如此。以貫乎天地之間者。本如此故也。而神之所觀。玄通默諭以

周乎大業之富。有盛德之日新者。何可勝言也。以順而格。則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蓋文之實如此。人文之大致。雖用於君臣。父子。兄弟。夫

婦。長幼。朋友之間而上際下蟠。無所不在。以理無不通。蓋文者。經緯天地者也彌滿於。覆載之間。無非理也。而通是者在言行居其室。出其言。善則

千里之外應之。無他。理順故也。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無他。理逆故也。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逺。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

地者。皆理之貫通。不間逺邇。故言梅則液且生。渴且止。梅固未嘗有也。一發於言。則梅之象已著。則情已感。情感。則理已通。液不期止而止。渴不期

止而止。而行之或愆者皆足以動乎幽隱。如匹夫懷憤。六月飛霜。匹婦衘怨。三年亢陽。是言行所以通衆理也。而儒者之助人君順陰陽。三公之論道

經邦。燮理陰陽。皆順至理而已。至理具乎易。而未形者也。觸類則通。旁達幽無。形深不測。聖人洞照乎此。知不聞於大小精麤。故其作易也。仰以觀

象於天。俯以觀法於他。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冝。近取諸身。其理於是大備。天文有象地文有法聖人兼之則人文為備不止章句問也。其用同於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