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003.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言已輕於人。事未充於内。驕已見乎外。好勝於人人不知也修真之士。識人為先務。當其取士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及其求法也。察其理驗其功。勿

以人而廢言。防其大辯若訥者。勿以言而用人。防其善為說辭者。或大醇而小疵。始愚而終聖修真之士。亦有知人之鑒。不可不奉無上之道也。又

曰。古今聖賢雖有兼人之智。普照之明。未嘗不先求於人。謂務學不如務求師。師。人之模範也。黄帝求赤松子。半年方得中戒經。止于防外之失。劉

安師王道厚。終年始得小術法。又不及修養之事。陰長生不以馬明生乆病而怠其業。葛稚川不以鄭思逺家法。而誨于人。耳珠度胡氏而始終如

一。方方遇金華。而逺近相隨張夢乾三遇海蟾。方得三乘之法解志一一見旌陽。盡授九轉之功。王猛見長壽大仙談笑之間而識破大道梅福遇

大洞真君。步趨之次而訣盡天機。歷古非無神仙以入南州。然修真之士不遇者於識人之際不明也。其或道貌古顔。辯詞利口者。始謂得神仙。悠

乆弛之。常俗之輩。學而不遇一也。或業重福簿。不信天機。輕命重財。甘為下鬼録人織惡棄人大善雖見不聽其言。雖聽不納其理。終無所得。仙凡

自隔。遇而不得二也或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縱得真訣。自生懈怠。恱須臾厭持乆朝為夕改。坐望立成得而不守三也。又况交結狂徒。搜尋異論廢

時亂日。何以成功古人上士。始也博覧丹書。次以通參。所參無異論以人合道。所師無狂徒嗟夫。愚而自專。賢否不辯。賤而自用。邪正不分。論識人

之去就。不可勝舉也。故古今上聖真人。未修煉先修養。故曰。沐浴不可當風。若幽室静房。閉目冥心。平身正坐。使元氣上升。通滿四大。上入泥丸。此

真沐眞浴。萬倍于外之水火也。又曰。不欲逺唾以損氣。不欲疾步以損筋不欲極視而昏睛。不欲極聽而傷腎不欲乆立而傷骨不欲乆卧而傷肉

多睡濁神。頻醉散氣。多汗損血。力困傷形。奔車走馬。氣亂而神驚。望高登峻。魄散而魂飛。養形之道。安而不勞。勞而不乏其力。静而不撓撓而不亂

其氣。外有所補。内有所益。然後識五行。以保全冲和之氣。外固内固真兩皆得趣。可以長乆矣脫頴論蔡幼學論天地之性人為貴。 人之所以與天地

並。皆一本而已矣。夫苟其本一。則物之盈乎天地間者。宜悉無以異。而豈獨貴於人。然驗其所形見察其所禀受。則是一也。其散而為是偏而不全

參差而不齊者則物各有得焉。而人之所以為人者。則不然。嗚呼。斯人也。固豈有所增益而後至者。蓋亦其本然耳夫惟其本然也。是以與天地並

立。而謂之三才而其充之為聖人者。有以參天地之化也自斯人不反其初也。則不知所以貴者安在。而後能充之者鮮矣。故夫子示學者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