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003.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性。人為貴之說。且天地吾得而見之矣。其孰為之初也。八與物吾得而見之矣。其又孰為之初也。嘗試求所以為天地者。於未判之先。而求所以

為人若物者。於有生之始。則天地未判。此一存焉。天地既判。此一寓焉。有天地。然後有人。有萬物。而此一形焉。大抵似相因。而非有以次第也。則人

固無以異於天地。而萬物亦何以異於人乎。今夫虎狼之噬嚙。而禽魚之飲啄。鴻鵠之騰翔。而蚊蜹之雜襲。則是物固有殊分而自適者。鸚鵡之能

言。而麟鳳之識時。蜂蠆之有别。而鳥烏之知愛。則是物固又有靈而有義者。凡其所以然者。意者其必有初焉。謂之非天地之性。不可也。然惟其禀

受之暌。而形見之偏也。是以囿於天地之間。而與人不相似。反觀諸人。則入而父子。兄弟。夫婦。出而君臣。鄉黨。朋友。發而為喜怒哀樂愛惡敬懼。用

而為動静語默。進退行藏。蓋天下共由之。而不可以離此特其顯而可見者耳。而其所謂初者。果安在。其獨無所同然者乎。且夫匹夫匹婦昧昧而

不知者。其事親從兄之時。則孝悌之心。油然而生。推而上之。則一念之誠。皆足以進於善。而至於生生而不可已。又推而上之。則盡人物之性。而天

地之化育實於我乎賴。而謂之聖人。是其所以然而所由生者。其不謂之初也耶。夫固與物同一初也而若是。其殆不若是。無以立三才之道耶。雖

然。均是人也。上焉者為聖人。而下焉者日用而不知。苟聖人矣。誠足以參天地。苟日用而不知也。則雖有是性。其異於物者幾希矣。人見其如此也。

則以為聖人固有大過人者。而又不可以一等論。由是率天地之人而自賊其貴。而聖人愈不可見矣。惟聖人謂是貴者。天地之同然也。天地得之。

以為天地。而人得之。未始不可以參天地。故其所以垂世立教者。不徒曰性相近而必曰成性不徒曰性善而必曰養性。夫求性之所以善且相近

者。莫切於愚夫愚婦。而所以養而盡其性者莫若以誠。向使學者致知於其初。而存誠以力行。則習之而日察。履之而日著。其如父子君臣兄弟朋

友盡道。其於喜怒哀樂愛惡敬懼也中節。其於動静語默進退行藏也皆時措之宜。則聖之事。自吾分内。而何異之有乎。夫子之繼斯言曰。人之行

莫大於孝。嗚呼。此固其初者也。學者能於事親之時察之則亦庶幾矣。 徐誼論天地之性人為貴。知三才有同然之性。又知君子有盡性之道。

而後可與言人矣。夫人也者禀乎天地而同乎大地。配兩儀而三之。夫孰有貴於此者。物交物而喪其真於是乎始與天地不相似。紛爭之故起。戕

賊之禍興。徃徃失其所以為人世之言性者。至是而始無所據。惟君子為能知其初。則知吾所以為人者矣夫且存而養之。察吾固有之純全。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