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145.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夢有貴客二求地以葬。浮屠異之。旦明設榻以待。而二人至。浮屠視其狀貌。瑰偉人也。先問曰。將無求葬地乎。應曰然。浮屠以地與君。不費一錢。既

葬。浮屠告衆曰。吾違誓言。不可復處矣。拂衣而去。嗚乎。其亦異矣。地實某縣某鄉某里。君葬去之。凡若干里。呼延氏祔。某年某月某甲子襄事。銘曰。

再世以文。而官不達。蟠鬱淳滀。謂將大發。至君兄弟。亦止於斯。華采足以耀世。利澤為民之思。是謂不朽。奚以多為。闕泉作宫。鑱石撰詞。銘乎銘

乎。信焉弗欺。氏族類藁陳侗賢良絳之孫。章衡榜登第。富弼守汝州。辟為從事。奏乞令。考滿召試。會弼歸執政。即召除館閣校勘。後侗出知陝州。東

坡以詩送之曰。誰能如鐵牛。横身負黄河。滔天不能没。尺棰未。易訶。云云此外但一嘯。後生工揣摩。見東坡大全集繼知湖州。莆陽志陝府陳成伯

有子登第。以此為賀。榜眼科名後。寂寥三十春。義方能教子。及第冣榮親。手足凋零甚。家門喜慶新。此時堪一醉。咫尺太陽津。出浮休先生畫墁集。

按陳絳之子動之。說之。動之天聖八年王堯臣榜。第一甲第八人。說之同年同甲第六人。動之之子為陳侗。陳睦。陳偲。侗嘉祐二年。章衡榜中第。睦

嘉祐六年。王俊民榜第二人。此詩云。榜眼科名後。豈其事乎。

陳軒宋史列傳 軒。字元輿。建州建陽人。進士第二。授平江軍節度推官。元祐中為禮部郎中。徐王翊善。再遷中書舍人。上䟽言祖

宗舊制。諸道帥守使者辭見之日。並召對便殿。非特可以周知利害。亦可觀閲人材。今視朝數刻而退。惟執政大臣得在帝所。或經旬閲月。臺諫官

乃得覲。餘皆無因而前。殆非所謂廣覧兼聴之道。願詔有司。使如故事。又言所在巡檢。招惰游惡少以隷王軍。習暴横為田野患。請使以厢卒代。皆

從之。高麗入貢。軒館客其使求市。歷代策府元龜。抄鄭衛曲譜。皆為上聞。禮部尚書蘇軾劾其失體。以龍圖閣待制知廬州。徙杭州江寜頴昌府。徽

宗立。為兵部侍郎兼侍讀。論監司守臣數。易之弊。如江淮發運。使十五年間。至更三十二人。願稍乆其任。又言比更定役法。欲以寬民力。而有司生

事急切。苟營嬴羡。散青苖以抑兼并。拯艱困不當以散多予賞。入侍經闈每勸帝以治貴清净。願法文景之恭儉。帝頗聴行之。加龍圖閣直學士。知

成都府。不行。改杭州福州。卒年八十四。建安志軒。嘉祐中廷試。本冠多士有司以其賦用韻失次。欲黜之。有㫖降第二。先是進士賜袍笏。例於廷下

脫白服緑。軒衣如懸鶉。上惻然。解黄衣賜之。至今賜袍笏有淡黄衫。自軒始。初調平江軍節度推官。後知汀州。光祐初。除祠部郎中。豫章黄廷堅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