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145.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茶。熟視而笑曰。佳哉若人。翼日昧爽順下風而請願聞至道。禪師手書三頌以贈之。居士歸而欣然有得色。於是沈夫人黄夫人皆棄飬乆矣。居士不

復治生業日與高僧逸民。焚香燕坐清談終日。殆不知世之有窮達榮辱。毁譽恱感也晚年尤喜施惠。飢者哺之寒者衣之。婚嫁不能成禮者。與之

幣帛。死而無以斂其軀者。與之棺椁。然未嘗言之於人。而人亦不知其喜施惠也。曾大父諱漢昇大父諱延德。父諱丁。娶吳氏。男彦輔。彦國。彦國應

進士舉。婿吳澄。王燮。張執禮。江公衡元豐三年。十二月甲申卒享年四十。明年九月。葬于靈臺鄉甘露原。初居士得疾。謂澄曰。吾疾必不起。死生吾

自知之。但兩兒尚幼汝其助吾妻經紀其家事遂面壁卧不語七日而卒卒時顧視家人無可憐之色豈非得禪師之道耶。後二十七年彦輔彦國

泣曰。先考捐館舍時吾兄弟兩稚子耳。故其葬也。不克求賢士大夫之文納之壙中。遂使先考之德湮滅而無聞執事其為我書其事。將刻石以表

其墓。庶幾來世有考焉。余曰。居士之德。修於宗族。信於鄉黨。其子又賢。必能大其門户。豈待小子之文然後傳來世哉。然非此無以慰孝子之思。於

是叙述其平生而繫之以辭。其辭曰。人生一世間兮。俯仰其猶百年。居耿耿其無聊兮悼乃心之不宣。孰知彼蒼之不與謀兮。或壽跖而夭顔。曷不

從巫咸而卜筮兮。蓍龜告予曰其道則然。伊宰上之木已拱兮。矧草宿而露寒。望夫君之不來。蹇孝子兮其無永嘆。

陳師道宋史文苑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彭城人。少而好學苦志。年十六。蚤以文謁曾鞏。鞏一見奇之。許其以文著。時

人未之知也。留受業。熙寧中。王氏經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遂絶意進取。鞏典五朝史事。得自擇其屬。朝。廷以白衣難之。元祐初蘇軾傳堯俞。孫覺

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又用梁燾薦為太學博士。言者謂在官嘗越境出南京見軾。改教授潁州。又論其進非科第。罷歸。調彭澤令。不赴。家素貧。

或經日不炊。妻子愠。見弗恤也。乆之。召為秘書省正字。卒年四十九。友人鄒浩買棺歛之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於諸經尤邃詩禮。為文精深雅

奥。喜作詩。自云學黄庭堅至其高處。或謂過之然小不中意。輙焚去。今存者財十一。世徒喜誦其詩文。至君奥學至行。或莫之聞也。嘗銘黄樓。曾子

固謂如秦石。初游京師逾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傳堯俞欲識之。先以問秦觀。觀曰。是人非持刺字俛顔色。伺候乎公卿之門者。殆難致也。堯俞曰

非所望也。吾將見之。懼其不吾見也。子能介於陳君乎。知其貧懷金欲為饋。比至。聴其論議。益敬畏不敢出。章惇在樞府。將薦于朝。亦屬觀。延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