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145.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道答曰辱書論以章公見屈年德。以禮見招。不佞何以得此。豈侯嘗欺之邪。公卿不下士尚矣。乃特見於今。而親於其身。幸孰大焉。愚雖不足以齒

士。猶當從侯之後。順下風以成公之名。然先王之制。士不傳贄為臣則不見於王。公所以成禮。而其敝必至自鬻故先王謹其始以為之防。而為士

者世守焉。師道於公前有貴賤之嫌後無平生之舊。公雖可見。禮可去乎。且公之見招蓋以能守區區之禮也。若昧冒法義。聞命走門。則失其所以

見招公又何取焉。雖然有一於此幸公之它日成功謝事。幅巾東歸。師道當御欵叚乘下澤候公於東門外。尚未晚也。及惇為相。又致意焉。終不徃。

官潁時蘇軾知州事。待之絶席。欲參諸門弟子間。而師道賦詩有嚮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之語。其自守如是。與趙挺之友婿素惡其人。適預郊祀

行禮寒甚衣無綿妻就假於挺之家。問所從得。却去不肯服。遂以寒疾死。宋名臣言行録陳無己。一字履常。事具文集序。今見左方。彭城后山居士。

陳師道無己苦節厲志自其。少時。蚤以文謁南豐曾舍人。曾一見奇之。許其必以文著時人未之知也。元祐中侍從合薦于朝。起為徐州教授。除太

學博士。言者謂當官嘗私至宋謁眉山蘇公。改教授頴州。紹聖初。以進非科第而罷退居彭城者累年復教授州。入秘書省為正字。以卒。實建中

靖國元年也。未仕。貧無以養。寄其孥婦氏當權者。或召見之。顧非其好。不徃。此豈易衣食者哉。在頴賦六一堂詩。有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之句。

而太守則蘇公也。其罷而歸彭城。家益窮空至累日不炊。妻子愠。見而不恤諸經皆有訓傳。於詩禮尤邃。為文至多。少不中意則焚之。存者財十一

也。世徒喜誦其詩文乃若奥學至行。或莫之聞也。謝克家撰文集序。頃在廣陵。秦觀。少游為僕言彭城陳師道履常者。高士也。其文妙絶當世。而。行

義稱焉。陳履常居都不逾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章子厚欲一見終不可得。中丞傳欽之侍郎孫莘老薦之。軾亦挂名其間。會朝廷多知履常者。故

得一官。古藤郡志陳后山師道亦常游此。故山谷曰。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二子不知飽風味。西風吹淚古藤州。晦庵續録陳無己。趙

挺之。邢和叔。皆國大夫婿。陳在館職當侍祠郊丘。非重。裘不能禦寒氣。無己止有其一。其内子為於挺之家假以衣之。無己詰所從來。内以實告。無

己曰。汝豈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却之。既而遂以凍病而死。謝克家作其文集序中有云。篋無副裘。又云。此豈易衣食者。蓋指此事。文云。后山差充

郊壇上官。其妻以寒。故不可無重綿。遂於其婦夫趙挺之家借一綿襖歸衣之。后山問何從得之。妻謂借趙家物。后山惡趙之為人不衣。止衣一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