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145.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徃。竟以寒得疾而終。謝任伯作墓志所載不明。此豈可不白於後世也。郤掃編魏昌世言陳無己平生惡人節書。以為苟能盡記不忘固善不然徒

廢日力而已。夜與諸生會宿忽思一事。必明燭繙閲得之乃已。或以為可待旦者無己曰。不然人情樂因循。一放過則不復省矣。故其學甚博而精。

尤好經術非如唐之諸子。作詩之外。他無所知也。黄氏日抄陳后山先生居都下。逾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章子厚欲見之終不可得。傳欽之薦公

者也。以其貧懷金欲饋之。意不敢出口。先生之高行若此。而世獨稱其詩何耶。豈世之知公者淺耶。抑詩亦賢者之累耶。此録名臣之言行備焉。

近思録諸儒之講明詳焉。彼此參驗。環循閲習。以其行稽其所言。以其言進其所行。晦庵之望後學。學者其庶乎老學庵筆記秦會之跋後山集。謂

曾南豐修英宗實録。辟陳無己為屬。孫仲益書數百字詆之以為無此事。南豐雖嘗預修英宗實録。未乆即去且南豐自為史屬烏有辟官之理。又

無己元祐中方自布衣命官。故仲益之辨。人多是之。然以予考其實。則二公俱失也。南豐元豐中還朝被命。獨修五朝史實。許辟其屬。遂請秀州崇

德縣。令。邢恕為之用。選人已非故事。特從其請而南豐又援經義局。辟布衣徐禧例。乞無己檢討廟堂。尤難之。會南豐上太祖紀叙論不合上意。修

五朝史之意寢緩。未幾。南豐以憂去。遂已。會之但誤以五朝。史為英宗實録耳。至其言辟無己事。則實有之。不可謂無也又陳無己子豐。詩亦可喜

眺以道集中有謝陳十二郎詩卷是也建炎中以無己。故特命官李鄴守會稽來。從鄴作攝局。鄴降。虜。豊亦被繫纍而去。無己之後。遂無臣江左者。

豐亦不知存亡。可哀也。張侃拙軒初藁跋陳后山再任校官謝啓駢四 儷六特應用文耳。前輩直曰世間一種苛禮過為謹細。陳無己任徐州校

官。曰出境送東坡知杭州詩云。一代不數人。百年能幾見。好事者造謗。無己處之如平時。略無詘色。而聲名行乎天下。此豈視得失而為變動耶。至

其再任。又曰。昨緣知舊出守東南。念一代之數人。而百年之幾見。又曰。使一有於先顛。為兩塗之後悔。此尤見無己之終不渝其守也。噫。今豈有是

事耶。舊見人說東坡好收拾士類。而士類樂。為之用。集云代人作。豈知無己者耶。

陳亢京口耆舊傳亢字退叔。金壇人。少讀書。以父疾不任家事。乃請於師束書歸養。殖貲治産家用饒衍而勇於為義。不吝施予。家

居邑南。地多沮澤。古速瀆乆淤。壅水為災率衆築堤。延袤十許里。以便行者。而浚瀆以通洮湖。水患遂息。熙寧乙卯。歲大饑明年疫傾家之儲。粥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