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151.pdf/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司。各付以二十萬。俾之回易。歲取息錢五分以爲優給。甚大惠也。然啇賈之利。不過什一。今以總所之權。奉朝命用禁。而責五分之息。其勢必至於

盡籠啇賈之利陰奪場務之課。使道塗嗟怨。公𥝠困竭。而淮西總司。歲以十萬緡者散之兩軍。多者不過兩千。少或僅得千錢。以朝廷黄榜措置使。

此曹終歲仰望。而所得不過如此。得者既未足爲惠。而不得者。又有怨言。甚無謂也。請亟罷之。而歲捐交子三十萬於一司。以其半給諸軍之口衆

者。以其半大閲而激犒之。不惟名正惠周。亦可少振士氣。而數路細民啇旅受賜。又不貲矣。是時御前多行白札子。率用左右私人賫送。而迎送饋

遺。體同王人。至是樞宻承㫖王抃。遣所親以札來。吏白故事。公悉罷之。因上奏曰。號令出於人主。行於朝廷。布於中外。古今之所同也。間有軍國機

宻文字。或御前批降。則用寳行下。此所以示信而防僞也。今乃直以白札傳㫖。處分事宜。於數百里之外。則臣不知其可矣。其間亦有初非甚宻之

事。自可付之省部。今用白札。雖無甚害。然白札既信於天下。則它時緩急。或有支降錢物。調發軍馬。處置邊防。干國家大利害事。其間豈能保其無

僞。若嚴重知體之人。必須奏讅則徃來之間。或失事機。若庸懦無識之人。即便施行。則眞僞不分。豈不悮事。况祗禀文字。只付差來人。或令回申。元

承受處。到之與否。不可得知。此於事體尤爲非便。惟陛下察而改之。上爲手札奬諭。愧謝其意。公尋上章請致其事。答詔不允。上又出手札付三省

除少保。加恩判建康府如故。宣制之日。亦上所自定。蓋異禮也。公力辭。以爲曾公亮嘗言司空非賞勞之官。卒不受拜。今之少保。即昔之司空也。况

又無勞。其敢受乎。上手札敦諭。至于再三。公乃受命。時江東諸郡皆旱。而南康廣德爲尤甚。上詔公預講荒政。公奏曰。薄征緩刑。已責勸分之屬。不

敢不勉。亦已揭榜招誘米商。嚴戒場務。毋得征稅。但恐未到之間。民已流散。不可復收。欲乞於本路諸州。朝廷椿積數内。借米三十萬碩。榖二十萬

碩。分給州縣賑糶。而又繼以常平之粟。仍先揭榜諭之。使細民不至流移。冨家不敢閉糴。商旅不敢邀價。又奏乞除放淳熙四年夏秋逋賦。權罷淮

東和糴。倚閣畸零夏稅。申明納粟賞格。上多從之。惟所借椿積米榖。前後三奏。詞甚懇激。而廟堂有不樂公者。才得三萬斛。人皆爲公憂。而公處畫

有方。船粟四集。境内帖然。民無流徙。咸仰公德焉。八年正月。復上告老之章。累詔不允。而公請益堅。二月。除醴泉觀使。進封申國公。將歸薦本道守

令耿秉等五人。皆以次擢用。九年。正月。公之年已七十矣。元日即謝醴泉之俸。復上疏申前請。凡表五上。上又手批其奏却之。是歲親祠。召公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