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156.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五十六 九眞

陳亮宋史儒林傳陳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爲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嘗考古人用兵成

敗之迹。著酌古論。郡守周葵得之相與論難。奇之曰。他日國士也。請爲上客。及葵爲執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盡其議論。因授

以中庸大學。曰讀此。可精性命之說。遂受而盡心焉。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欣然。幸得蘇息。獨亮持不可。婺州方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

不報。已而退修于家。學者多歸之。益力學。著書者十年。先是亮嘗圜視錢塘。喟然嘆曰。城可灌爾。蓋以地下於西湖也。至是當淳熙五年。孝宗即位。

蓋十七年矣。亮更名同詣闕上書曰。臣惟中國。天地之正氣也。天命所鍾也。人心所會也。衣冠禮樂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相承也。挈中國衣冠

禮樂而寓之偏方。雖天命人心。猶有所係。然豈以是爲可乆安而無事也。天地之正氣鬱遏。而乆不得騁。必將有所發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所

可乆係也。國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無也。二聖北狩之痛。漢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與之俱生。卒能以奔敗

之餘。而勝百戰之敵。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三十年之餘。雖西北流寓。皆抱孫長息於東南。而君父之大讎。

一切不復關念。自非海陵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爲何事也。况望其憤故國之耻。而相率以發一矢哉。丙午丁未之變。距今尚以爲逺。而海陵之禍。

蓋陛下即位之前一年也。獨陛下奮不自顧。志在珍滅。而天下之人。安然如無事時。方口議腹非。以陛下爲喜功名。而不恤後患。雖陛下亦不能以

崇高之勢而獨勝之。隱忍以至于今。又十有七年矣。昔春秋時。君臣父子相戕殺之禍。舉一世皆安之。而孔子獨以爲三綱既絶。則人道遂爲禽獸。

皇皇奔走。義不能以一朝安。然卒於無所過。而發其志於春秋之書。猶能以懼亂臣賊子。今舉一世而忘君父之大讎。此豈人道所可安乎。使學者

知學孔子之道。當道陛下以有爲。决不沮陛下以苟安也。南師之不出。於今幾年矣。豈無一豪傑之能自奮哉。其勢必有時而發泄矣。苟國家不能

起而承之。必將有承之者矣。不可恃衣冠禮樂之舊。祖宗積累之深。以爲天命人心。可以安坐而乆係也。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