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525.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明顯完。長軒飛薝翬如翼如。江流下盤。山光四來。以威以安。非爲觀遊。盍爲我書興作之因以貽後人。綰退念皇祐初入蜀。至和中過瀘。凡瀘之利

病粗知之。今承侯命因附其說而爲之記曰。蜀控西南五十有四州。國朝分爲四路。言邊鄙者。在益則沈黎維川。在梓則戎瀘。在夔則施黔。在利則

龍文。沈黎。維川。施黔。龍文。皆阻山帶溪。梯危笮深。限隔遼絶。不聞疆場之事惟瀘之南川。通谷平瑰。夷錯巒驚。備無虛日。朝廷既用武臣。而輕其權

皆知偷安幸賞。苟歲月之無事。雖有長策深謀。然權輕勢軋。莫獲有所措置。其保完邊民調視兵防。經制備預之策。未爲得也。雖按察之官益遂之

守臣。梓夔之兵鈐皆通領之。蓋地逺而職不專。朝廷非改弦更張。重其人而授之權以控臨之。吾恐諸蠻之爲患。未易測也。皇祐初。守。將非人。近夷

跳梁。朝廷詔益梓虁發兵屯瀘。瀘民買夷之禾。給軍之須。破傷流亡。十室九虛。爲吏者曾莫之䘏。凢其私欲求索。公家驅迫自若也。今周侯之來。清

以滌其污。寬以息其勞。明以究其弊。嚴以剔其姦。大抵招集流散。存䘏惸弱。捍邊之吏。不敢畏懦而欺昧。治民之官。不復刻虐而煩擾。向所謂權輕

勢軋。誠不能盡侯策慮之藴。然觀其條置更革。凡力之所能爲者。莫不爲之矣。噫。侯之爲是門。取材於民之餘。取力於農之閑。所以藩維而制邊陲

其爲慮之深可見矣。因其筆而書其事。後之知言者。得以詳考焉。時治平之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宣德郎。守尚書屯田員外郎。知瀘州合江縣。兼

兵馬司同管勾兵甲公事。騎都尉鄧綰記。瀘州江陽志治平三年。守周公永懿建。合江知縣鄧綰爲之記。淳熙元年火。帥李公燾重建。上揭州榜。九

年。丞。相趙公雄以總領馮公憲大書易舊顔。慶元元年范公仲藝以三刀多芒刃。特爲改書直門而前二百步爲軍門樓。嘉泰三年。帥王公勲遷州

治之舊宸章閣以建。上招軍額。亦馮公憲書。樓之北向。揭許公奕所書南樓二大字。刻漏本燕肅所製。舊以石爲之。大池一。闊二尺七寸。深一尺四

寸。順闊一尺八寸。其形方。平池一。深八寸。徑二尺。其形圓。水斗一。深二尺四寸。徑一尺五分。其形立而長。其石皆厚大。止以則水。鼓十。有二枚。角十。

有二枝。銅鉦九面。上鑄紹興辛巳十月造字。箭二十。有五枝。衮彈一十丸。凡十丸衮徧爲一會。春秋十四十五會爲一點。夏十三會爲一點。冬十七

會十八會爲一點。視二至二分刻數。增减彈架。共長一丈四尺七寸。嘉定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地大震。其石池皆壞。帥范公子長以某州陶器精於

時刻。命工製造以來。置于籌邊堂。後遷于此。宋胡寅斐然集澧州譙門記經世安民之道。除其憂而後同其樂。記其實而後修其文。蓋心志不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