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49.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徒。不可說不可說也。今言受苦惱者。正是現遭苦厄也。此苦由於結業果多。故因亦多。此即揔荅。文略而意廣。遍該十界。不止人道而已。後别荅中。

文廣而意狹。别舉人間七難而已。故此處揔荅也。三聞名者。上明遭苦。次明生善。善惡合爲機。此即明文。聞有四義。如别記。若能如是通達四種聞

義即聞慧。心無所依。無住無着。即是思慧。一心稱名。即脩慧。此文雖窄。三慧意顯。四稱名者。稱名有二。一事。二理。若用心存念。念念相續。餘心不間。

故名一心。或可如請觀音中繫念數息。十息不亂名一念。或可無量息。不雜異想。心想雖長。亦名一心。一心歸憑。吏無二意。故名事一心也。稱名者。

或可畧稱如此文。或廣稱如下文。南無者。歸命之辭。皆是事一心稱名也。理一心者。達此心自他共無因不可得。無心無念。空慧相應。此乃無一亦

無心。知聲相空。呼響不實。能稱所稱。皆不可得。是名無稱。是爲理一心稱名也。二應者。先明應。次明解脫。應有多種。三教之應。應不一時。圖教觀音。

一時圖應。衆機厄急。應速一時。聞即稱是機速。稱即應是應速。皆得解脫者。即是䝉應利益也。皆者非但顯於多機。衆益亦是顯於圖遍之應也。或

時爲機速應速。平等利益。速貼文問。十法界衆生無量。機既無量。云何一時令得解脫。各譬如父母。念子心重。多智多才。其大勢力。衆子在難。即能

俱㧞之。菩薩亦如是。無緣慈悲重。權實二智深。聖財無量。神通力大。十界雖多。應有餘裕。安樂行云。忍辱大力。智慧寳藏。以大慈悲。如法化世。即此

意也。又如毒龍罪報。尚能以一眼遍視一切。視之皆死。何况菩薩種智圖明耶。又如磁石。亦類明鏡。又是入王三昧力。一時十番利益一切。此義具

在大本。玄義。問。一心稱名皆得解脫。今見稱唱累年。不蒙寸斆何也。荅經云。一心稱名。有事一理一。二途無取。何能感聖。譬如臨鏡背視。對谷閉口。

何能致影響即。弟二别荅爲三。一口機感應。二意機感應。三身機感應。就口機爲二。初明七難。次結口機。有人云。次弟三機者。口顯居前。音成由意。

意識成身也。通論口機。亦脫三種苦。但先除果苦。次除苦因。次滿願與樂問。此中明㧞苦。那忽與樂。荅。少分與樂。欲引接之也。問。何意不與其樂因。

荅。因非引接故不與。又其文在後爲詭法。是與樂因。問。悲門既少分與樂。慈門應少分㧞苦。荅。前悲全㧞苦已竟。後但與樂。無苦可㧞。何論少分。有

人解七難爲兩雙一隻。火水無識爲一雙。鬼非類爲一隻。王賊是類爲一雙。鬼開去來。王論輕重。故成七難也。次弟者。火水無識。爲難則重。鬼雖有

識。非類爲次。王賊有識。是類故輕。然鬼王相間。初以鬼比王。王輕則鬼重。又以王比鬼。王重鬼輕。此二相似。故間出。有師以風。足爲八難。有人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