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6558.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治𡵨也。關市譏而不征。當周之興。敦本抑末。莫非於此。何於商賈反無征乎。 民之憔悴於虐政乆矣。懋遷有無化居。有所壅而不行。豈獨病末。農亦

病之。非有治歧之仁政。何以啇旅皆欲出於王之塗乎。故止旅乃宻。公劉厚民之終。行道兊矣。則昆夷之所以駾。言與敦本抑末。并行而不相悖也。酒誥

之書曰其蓻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車牛逺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則關市之所譏。豈皆末作哉。不作無益不貴異物。何末作之慮。若珍禽奇獸育於國。

竒𢪊淫巧作於工。則雖復倍關市之征。其能止民之趨末乎沈存中長興集關之有征。抑游者也。王者之禁游惰末作。故有里布屋粟關市漆林之征。政

事修。民不失其業。然後禁可行也。故周官。國凶禮則弛關門之征。但譏而已。文王與孟子之時。天下之政。不可謂之修。民之不失其業者蓋鮮。故孟子欲

去關市之征。文王去關之征而不及於市關所以待天下之民。市則吾國中也。文王之國中。與孟子之時。法度固宜有間矣。王克耘經義貫通孟子曰。昔者

文王之治𡵨也。耕者九一。又曰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畒而徹。其實皆十一也。九一。專舉文王。十一。合三代言之。何歟。又曰請野九一而

助。國中十一使自賦。則又以野與國爲九一十一之分。何歟。九一者。井田之制。什一者。三代取民之常。井田大備於周。故於文王言九一。至於計其取民之

實。則三代皆不過什賦其一耳。故夏之貢。啇之助。周之徹。其實皆十一焉。然周人之徹。兼貢助而用之。貢法用於國中。故云國中十一使自賦。助法施之於野。

故云請野九一而助。夫自井田形體觀之。則公取百畆而八家各私百畆。是爲九賦其一。自一夫受田百畒。通實耕公田十畆計之則又何常非十取其一哉。

故曰夏之貢啇之助其實皆十一也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則何爲不行王

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云乃積乃

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

方啓行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後可以爰方啓

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朱子集註糇音侯橐音托戢。詩作輯。音集。王自以爲好貨。

故取民無制。而不能行此王政。公劉。后稷之曾孫也。詩。大雅公劉之篇。積。露積也。糇。乾糧也。無底曰橐。有底曰囊。皆所以盛糇糧也。戢。安集也。言思安集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