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6700.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氲山腋雲氣聚焜耀廟貌神靈棲風㠶浪舶香火盛。旱寇雨厲牛羊刲。三元水府各雄據。此實上元開府處陰兵攘甲揚靈旗紹興勤王寬北顧。塗

金太扁于湖書。八法森森鬼神護。通犀寳帶釃龍珠羅獻渠渠嚴掌故。我曹一拜王之庭坎坎撃皷牲酒陳蕭騷古木雲四合。路左怪石蹲麒麟人

心傾止形勢壯區區馬跡何庸神秋風願借一㠶便笠澤正好羹鱸蒪小孤廟。在小孤山。本朝封顯濟夫人。嘉定中重修。章劭修有陳簡夫詩。山名

孤獨字。廟塑女郎形。過客雖知誤。行人但乞靈。俗呼孤為姑。歐陽修云江南小孤山。則有彭郎磯余過其山廟像乃婦人。而勑額為聖母。豈止俚

俗之誤哉元一統志惠濟夫人廟。在彭澤縣詳見山川小抵山註。 祠堂

九江志祠先賢與廟祀異廟祀人情之不容忽。先賢人心之不能忘。盡心於人情不容忽者。政也垂意於人心之不能忘者。教也九江居者仕者寓者鉅

輩相望。或去而思。或慕而祠。非必有功能之及物。禍福之動人。而人心拳拳不替。豈非修名令德。清風逸韻。足以廉頑而立懦耶。舉而儕之血食之間。過矣

德化附廓。三賢堂祠。𣈆靖節陶徵士。唐梁國狄公。太子少傅白公也。舊在郡圃。今徙州學元一統志陶狄二賢祠。按唐地域記。唐景龍中。彭澤縣

南門置陶狄祠。馬澤撰記。其後縣移治。而碑莫知存矣國朝正元十八年恒山周鍇領江州尹事。命縣尹合而祠之。其為記畧曰。梁公在邑距靖節

不肯折腰。時凡二百八十有八年。流風相接。邑人皆合祠之厥後邑改祠存。積𡻕頽圮。民志弗墟。至元十八年秋。鍇蒙恩易守。九月郡録囚行邑首

謁焉。起敬起慕。託孤山以興其高因命邑大夫新廟學。撤其傍淫祠。大為庭宇以合享之。使夫後之君子。隱則當以淵明為式仕則當以梁公為師。

其揆一也。白傳祠。舊在盆江門内興國八年梁翊建轉運使張光華始塑像。徐鉉記見白司馬宅條今有三祠一在通判𠫇。曰白傳堂。語在本𠫇

條。一在琵琶亭。一在城外之東林即草堂也。三先生祠在州學淳熙元年祠濂溪周元公也。語在書院條。以明道伊川配。有謝諤記。諤為曲江周

史君記。濂溪祠堂之三年。史君剖符九江九江又濂溪之居也。前守長樂林公。甞祠先生于學之廡規模卑陋非所以示敬。史君乃即學之隙地建

祠宇又以明道伊川配之淳熙元年春正月。落成。諤也。攝宰豫章之奉新距九江三百里。知史君之訓民也。規規然致意於老師先生而谨祠之君

子之教也。不必家置一喙。啓其敬焉可也。謂夫老師先生之甞處笑語于此屋焉。而豫之。安妥之。髣髴乎見聞而迎送之。為簠簋爼豆。為牲酒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