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14.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餘財。剏平糴倉。視時豐儉爲歛藏法。民方春夏艱食。頼是以活。一日侯以視式示余。講畫條理粲如也。余慨然曰。凡記載語。易浮於實今親歴其地

耳。父老言與規式無殊。可以傳信不朽矣。自儒道不振。俗吏詬儒。指爲腐爛。有國家者。厭儒而思吏。噫陳侯居官。不嘯詠風月而刻意爲民。儒果腐

耶余嘉其有志。扵是乎書。其詳悉則有規式在。不復録侯名瑢。字端父。𡮢學于慈湖楊氏。武陵圖経志平糴倉。在武陵縣開元寺西廡寳慶元年。林

司業坰所創初坰以鼎民無甚富者。遇歉𡻕官强勸之分。是官不自恤貧而反失安富之理。故撥錢糴米名曰平糴。每春夏則視元價糴之使市價

不踴。米出錢入則秋冬復糴使無傷農之弊。通判趙師恕亦助錢萬緡甚悠久之利也有記。 武陵北間數萬户。而城内乏積榖之家。日仰鄉民

輦負以給。其或雨雪連陰之月。農甿竭作之時市以艱糴告官。必爲之發倉移粟而後濟。固不待𡻕歉而然也。司成林公以嘉定癸未出守。適水澇

爲沴。蕩民田廬。公請于庾臺出常平積粟以賑之。存活數千計。水退。躬行江趾。捐金築隄髙廣可數文。延袤且百里。自是民無水患。湖田𡻕稔。盡心

扵民。盖切切矣。惟是賑荒一事不免取之常平。常平不足。則勸分於産户故常平所積之數日耗。則有虧扵公。産户科糴之擾日甚。則有病於私。公

慨然曰。糴濟美事也。病民則不可行。虧公亦不可繼。退度府庫之羡。散糴扵産米之鄉。幾萬餘石。而貳車司直趙公。復以経常之餘。捐萬緡以助。於

是㣥倉於開元寺之西。為敖有六。積米可容數萬斛。榜其倉曰平糴。盖取李悝之遺意。而尤便於民焉。當粒米狼戾之秋。則每斛增市價二百以糴。

盖以濟常平之乏。而免大家般運之勞。使市價平而公私便。此我公建倉之意也。公將受代再輟府金五千緡以豐糴本拳拳此邦。爲経乆之利者

可知矣。建安志蕭易本府平糴倉記。 古者民養扵官。後世民自於養。又其後也民無以爲養。周官妄積在在有之囏阨可恤也。㐫荒可待也。曰。施曰

惠。盖直以乎之爾。逮德下衰。則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詩人以之思古。䟽家謂民貧無食得貸官粟。夫轉予而貸。已不古矣德又下衰。則饛簋𣗥七。詡

誇形容。慨一飽之鮮逢。羡蔌蔌之有榖。民生至此。嘻。其艱哉。抑民固當自養者也。官而養民。將若之何。我聞在昔三年耕。必有一年之積九年耕。必

有三年之積。充而爲登爲平。爲大平由是矣。子言之。吾觀扵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太平之基。基扵民食。王道不亦易易乎。今夫民非不耕也。然飢

者自飢。粟非不積也。然歉者自歉。什一之征。有儲以供禄稍。而民不得食。什一之什一。又有儲以備飢荒而吏不得擅。以𡻕之不易而民之無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