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14.pdf/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示以畀予之意也。紹定二年冬盗發鄰封。宜黄人亦随和而起。環邑數鄉。攻剽燔僇無免者。過君之居。獨曰是家能平糴以惠鄉里。相戒使勿犯。及

亂定。君家廬舍邸墅皆全。昔漢唐之季。盗不入康成。表聖之閭世傳以為異事。今扵君見之。顧君本心。不過謂鄰里有相賙之義耳。非有所覬幸而

為之也。及久而不懈。天與之。人誦之雖㐫强不道如盗賊亦知毋負君之德。然則謂天道逺而人性惡者。扵此可以悟矣。錫字𣈆伯。其中第。予實取

之。後使江東又邀致幙下。時方講行荒政。𣈆伯宣力最多。用是縉紳稱其材。今官奉議郎。前知寧都院。事業駸駸未艾也。通讀君所作通濟倉記。歎

仰乆之謹書其後以警世之為富不仁者俾知希慕其萬一云。君字唐弼德善之。詳見扵李侯劉所為墓誌。元虞集歸田藁跋曹氏通濟倉記後。

前代士大夫忠信而篤實。於已之所當為。分之所得為。力之所可為。知之所及。無不盡其心焉。非必有所為而為之者也。仕有世禄民有積業。以其

有餘。分諸親戚隣里之不及。亦天理人心之常。而人仁君子之事也。盖自分田制禄之法乆不如古。大夫之家。農工商𨽻兼并無藝而私財不均。始

相懸絶扵是君子又因時宜而推其惻隱之心。以行均齊之道。以救一時之急。如朱文公社倉之類。是以臨川之宜黄曹工部家簮纓華逺。鄉里稱

之。縉紳道之。二百年来。門户弗墜。故翰林學士吳公序其家世甚詳。益可以傳信矣。又從其家外孫李本得見其出粟米濟鄉里之實事。舉族同心。

慮事周悉。盖有前所謂無所為而為之者。不見其有要譽扵鄉黨隣里之意慨思前代之君子其不可及也如此夫。或曰。子孫之綿逺。殆食其報。理

則固然。而非君子之所計也已。近時偶有水旱之變。朝廷不愛一官之宂。以勸分於富室。或者又有虛濫以為欺。速報以自衒。吾儕小人。朝不謀夕。

將無過於淺乎。淮安府志通濟倉。在城東街北。去州治四十步。漢陽縣志通濟倉。在縣東南。係前漢陽府設置。韶州府曲江志通濟倉。在郡治西南

豐積坊。有六厫。天地玄黄宇宙字號。𡻕收本路稅租五千二百九十餘石。廣州路推撥粮一萬八千餘石。循環通濟

宋史何異傳。異知夔州兼本路安撫。異以夔民土狹食少。同轉運司糴米樁積。立循環通濟倉。廣濟倉建康志廣

濟倉。有東西倉。又有新倉。西倉在大軍倉後崇道橋南東倉在武雄營側。新倉在廣濟西倉北。乾道四年。留守史公正志以親軍寨及作院地。增拓

舊基。西偏建為新倉轉運副使趙公彦端為記。宋趙彦端廣濟倉記上臨御之六年。中都之倉廪實。乃始建豐儲倉著粟百萬。然議者猶謂宜放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