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14.pdf/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府治東南洪武三年增盖。設大。使一員。副使一員。攅典一名。建昌府圖絰志豐盈倉。在城北隅。提調官𠫇部粮官𠫇。四縣倉厫。及門屋神祠。俱各完

備。沁州志豐盈倉在州衙東豐裕倉析津志豐裕倉。至元十九年十月内扵海子岸東胭粉庫置倉厫倉赤。輪流管領收

支。至元二十八年。為收受江淮財賦府粮斛。倉房窄狹踈漏。併文明門外豐裕倉内收貯。當年十一月内。中書禮部絳到從七品印信。大德十一年

八月内。徽政院除充監支納大。使副使各一員。至治二年例革。天暦二年四月十六日。奏准復立本倉依前設官本倉從七設官三員大。使副。使從

八攅典。二事産厫房三十間院地三十三畆七分五釐。門樓一座。濡湏志運司豐裕倉。東西二所。在倉步門裏。古鹽倉基也。東倉嘉泰元年時佐建。

寳慶元年曾式中修寳祐二年陸壑重修。為屋六十三楹。西倉寳慶元年曾式中重修。為屋八十五楹。專一受納本司兩荘三圩課稻。以充司存百

色支遣。自淳祐九年歸之屯田。二倉亦成虛設今為朝廷樁積倉。及總所大軍倉。廬州府合肥縣志豐裕倉。在城東隅桂陽府志豐裕倉。在府治後。

豐衍倉急州府龍川志豐衍倉。前元在城西六十步。設倉官二員。攅司一名。收受稅粮。前後兵毁至順三年。郡侯斡羅思奉

議增别倉厫三間仍建門樓一座。華扁一新。元末兵革燬廢。欵附以来洪武元年。

欽蒙除授州官同知劉毅州判王居順到任扵舊址起盖倉厫五間。門樓一座收受秋粮洪武二年。沙汰循州。本縣與興寧長樂俱𨽻惠州府。蒙本府

差設倉官徐與竒到来。督併增置東西。倉厫各五間。一同攅斗收受三縣粮米。節次放支變糶。趲運盡絶。洪武八年。各縣粮斛盡赴惠州府倉交納

豐積倉臨江志豐積倉。在府治之東公選坊。在宋時為貢院。元始改為豐積倉。今因之。長沙府攸縣志豐積倉。元在拱辰門

内。今與常平倉合而為一在文清坊相對。淳祐丁未。知縣吳燧重建。東西各十二間枋水。𡻕計米在東厫。常平惠民米在西厫。中為堂三間。沅州志

豐積倉在沅州西河南府志豐積倉在新安縣治西樁積倉武陵圖絰志椿積倉在武陵縣西寨中。凡二十厫紹定初。朝論

令諸郡撙費儲未提刑林農丞岳攝郡。糴及萬碩餘後以有守而止。明年再攝事。繼糴二萬餘。且立定式。許郡借支。而以新米償之。便無陳腐之患。

有記。 寳慶二年十一月。司農丞四明林公。以湖北憲使兼府事。恪遵上命。積榖備荒。甫及數月。得未一萬一千二百餘碩雖籍其數上之朝。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