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15.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凖省劄。同提領此倉。元登承發運司。見管在倉米。六百四十五石七斗。九升。九合。八勺。八抄。四撮。自當時。本司提領以來。截止今年。景定五年。三月。

二十四日終。節次共收江西帥漕兩司。併和糴鎮江府。諸項舊米。一百一十一萬。八千一百五十一石。二斗。一升。三合。五勺。八抄。四撮。共支過九十七萬。

九百一十三石。四斗。三升。二合。二勺。八抄。四撮。内除淮東總所。認樁米四千五百八十七石。八斗。七升。五合外。合見管一十四萬。二千六百四十九

石。九斗。六合。三勺竊照在法倉米。樁積經月以上。每石許豁耗米三釐但倉場積弊。利於糊塗。不曾逐廒支絶。隨時申數。其在發運司提領之日。既

以手糴手運。子母一家。間有耗折。不及三釐者。例欲援豁。以爲嬴餘。不與討見分曉。及自本司。同提領以來。又不知倉場首尾鞭長不及。馬腹不過

就用倉場申上之數。亦無從計見分曉。今幸修倉之便。舊米一顆一粒。須用支絶。合與逐廒。討見耗折。實數。隨多逐少。依實理豁。其勢度不至耗及

三釐。自此一番。倩徹之後。公田米入倉。重新起頭。候逐廒支絶。即時申有無耗折。多少實數。永免倉場。前後衮雜之弊。 一本倉天地字兩廒。見有

地板。亦漸損壞。盖元初諸廒。無不以板鋪地。今亦間有閤櫺地板之木。及零碎爛版在地者。照得倉廒。若有地板。既可免地氣蒸壞米粒。又可免逐

時收買襯磹。此事倉廒最爲急務。鎮江府江下。多有客船。柝船板出賣。若就買鋪磹。亦儘省事。但慮當初計料官。此項不入料帳。元科之錢。恐買辦

不敷。乞速申明。此係元申如此。近又收拾得本倉。拆下舊廒木植。雖以不可爲柱。若棄短取長。觧開爲板。亦足添用。併乞申明。行下元委官。鎮江府

斟酌措置施行。 一本倉。正坐鎮江府西北隅。瀕於大江。人烟絶少。去夏曾有盗入倉。幸而警覺。免致踈虞。訪問老吏。舊來亦屢曾被盗。除本倉人

衆守宿外。元蒙朝省劄鎮江府。都統司。於諸軍輪差撥兵士二十名。防護巡綽。以壯聲勢。近年以來。因循不差。乞申朝廷。仍舊札下差撥而本司乃

止牒鎮江府。照得都統司之兵。既非鎮江府可差。而本司之牒。又未嘗據鎮江府承凖。竟成具文。擔閤數月。今年三月初七夜。又有盗跨墻而入。是

守宿斗級等。警覺喊趕去。夫官倉而有竊盗數數窺之。此豈細事。今來欲望速申。乞從乆例。仍劄都統司。差撥巡警。庶絶後慮。 一倉後三面。皆甘

露港繞之。舊來糧運。自浙達淮。通徹無礙。自十餘年前拆去閘板。潮水積淤。遂成膠舟。官司不知。復還閘板。反併去其閘。移置上河内。閘裏無用之

地。名曰栲栳閘。自此甘露港愈塞制司運米。盡須步擔出數里外。乆淹重費。又船隻無所稍泊。屢爲風濤損壞。某去夏到官。首陳十說。曾蒙本司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