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891.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一統志。蒼玊洞。鄞江志云。在縣東二里。在州城外正東一里。洞口兩石壁天然成門。其門有亭曰蒼玊。石㝡髙處蜀中亭曰翠㣲。又有古禪院曰

東禪。名僧法家卓錫于此。門左有亭曰横翠。皆爲一郡游觀之勝槩。蒋之竒將漕福建日。未遊有詩云。在寧化縣北五十里。洞前重岡疊巘。森列左右。

小間横絶。煙雲縹緲。有聖水桃竹。野花異草。僊隱洞。在長汀縣雲驤閣下。石徑㳂溪。𡼲崎深窈外有兩石挾一小石。天然成門。内頣寬愽。嘉定間

郡守趙公崇模開闢以發天秘。剏溪堂及數小亭其間。繼而郡守林公㞯剏洞天書院及白鷗亭。今並廢。惟有白鷗亭記。膾𦜡人口。烏石鼻在長

汀縣惠民橋之上流。石壁在長汀縣南二十里下有庵白面石在長汀縣西五十里。寅湖。在長汀縣東二里。周回百步。以其居郡寅位。故名。

中有小山雖水溢不没。湖光紺碧可鑑。春生冬涸。郡人鍾伯澹有詩云。百丈平湖一點山。碧琉璃湧小蒲團。長汀宰錢厚瀕湖。創亭。寳祐間郡守周

公留重創。辛湖。在長汀縣西一里。周七十步。居郡辛位。故名。子地湖。在長汀縣東十五里。居郡子位。故名。乃東禪寺常佳。今墾爲田。青草湖。

在長汀縣東五十里象牙林。深不盈尺。廣不盈丈。生草四時長青。故名。運使蔣公之竒有詩云。地無一勺水。安得有湖名世事果如此。風波平地生。

正溪。自寧化界李地發源。出石舍。歷謝地新橋湘洪峽。迤邐至東荘潭。分爲二派。其一派流有半橋。一派流潘川橋。至髙灘角復合。隂陽家謂之随

龍水是也。東溪。自翠峯發源。會鄞坑水流髙洋橋。至張陂與正溪合。北溪。自横坑發源。曰横溪。遇攀桂橋而下與正溪合。西溪。自大原發源。

過杉嶺至南㧞橋東流。白鶴僊云。辛兊抱城歸巽辰是也。尤一郡風水所關。治平五年築城塹濠。官砌石陂于南㧞橋下。引一派東注迄崇善坊。興

雲橋與正溪合一派又東至于西田。過富文坊洲湖廟前與正溪合。小湘溪。自長汀縣東南原發源至湘洪廟前與正溪合梓步溪在長汀縣

東五十里大息嶺左發源。至南田與正溪合。南溪。在長汀縣南二十五里。其流不一。至側橋合。溪歸西南過普濟橋。至南口與正溪合。寰宇記。溪

水在長汀縣。去州東四十里。地名石涵。内流出從城過。直至廣南潮州通小船。龍潭。在城東雲驤閣下東岸。建龍王廟。遇旱則築壇而雩。祥符間

數爲民害。郡守趙公遂良請定光佛書偈正之。偈云天風毗地勢。地水轉勢頭。沙石立来堆。水心主巨州。其患遂止。東荘潭。舊在東荘嶺下。今水

徙流于都教塲後。白步潭。在長汀縣東十里。麻潭。在長汀縣南十里。郡之衆流皆會于此。山勢蟠互。過此折爲九曲。曲潭。在長汀縣南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