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891.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里。大潭。在長汀縣南六十五里。魚梁灘。在長汀縣東二十里。法林袈裟泉。在長汀縣西法林院。舊傳有老僧講法華經。一夕窻牗皆明。出

見龍蟠石上。僧以袈裟覆之。蚤作。袈裟入石丈餘。石裂爲泓如袈裟狀。甘泉坌溢。自郡守陳公軒。郡倅郭公祥正。烹茗泉上。倡和長篇凡八。郭命名

新泉。泉價頣髙。陳詩云。逗石無聲下無宂。停之不盈酌不竭。銀瓶送響落清甃。鏡奩破碎氷壺冽。又云。竒哉江南郭夫子。一顧能今泉價美。郭云。惜

哉無名人不聞。惟有寒泉弄清泚。後守倅多有題詠。不能盡紀。嘉泰間。郡守趙公彦橚遊此。庖流觸以腥穢。泉流遂竭。後醮謝之。閲日乃復徹清。有

碑記其異。湯泉。在長汀縣南四十五里。曰何田市。周數十丈。能熟生物。詔興間。縣丞江灝力請于郡。層石池之。鈎流渠之。又䟽寒泉以破其烈。異

向爲兩浴室。使男女有别。旁結庵名無垢。環繞皆湯。惟佛殿後正中有井泉清冽。後因作露臺于上。泉遂堙塞。識者惜之。長汀尉李格爲之記。一

在長汀縣南百里安仁保。由石竇中湧溢如拖紳。溉田甚袤。玊泉。在長汀縣東南七十里。清泚而甘。流爲瀑布。有僧卓庵其下。前後植茶。其品甚

髙。與建溪相伯仲。號玊泉茶。鄞江井。在長汀縣東金花坊。深僅三尺許。溉田甚袤。秤之重於他水。春秋則外入水而不溢。夏冬則内水出而不竭。

人甚異之。南亭井。在長汀縣南富文坊。甃爲八角。𤄃丈許。引手可掬。鄭家陂。在長汀縣東二里。西田陂。在長汀縣西一里。南㧞橋陂。在長

汀縣西二里。以石障堤。引水入官濠東流。官陂。在長汀縣東二里積水之所。中陂。在長汀縣東二十五里。横截鄞坑水。下灌民田。廣袤數十里。

張家陂。在長汀縣東十五里。何田大陂。障劉源溪水。又曰中陂。障黄坑澗水。抱山數曲。三水合流出何田布心。䟽爲數十甽。分溉民田。皆成膏

沃。不减白渠之利。放生池。因長汀縣東雲驤閣下龍潭爲之。刻三大字于石。磜角。在長汀縣東五里。髙巖怒湍。溉田甚廣。磜頭。在長汀縣南

四十里。峭壁數十仞。瀑布之聲如雷。上渡。在長汀縣南三里。後剏橋。名鎮南橋。俗號上渡橋。遊繩渡。在長汀縣南五里。後剏橋。名南安。俗號下

渡橋。輿地紀勝翠峯。在長汀縣東南十五里。壁立千仞。煙雲出没。殆不可既。唯天色晴霽。卓午方見其頂。抱雲石。在長汀縣蒼玊洞中。郡邑志雙

峯。在長汀縣東南二百里。峯巒雙聳。挿入雲衢。下出七寳。元一統志鷲峯在長汀縣管内。蔣之竒詩云。山前十里入青蒼。猿鳥聲中建道塲。日轉竹

隂侵閣冷。水流花片過門香。寧化縣臨汀志南山在寧化縣南。郡縣志。南山在寧化縣南髙百餘仞。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