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164.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一百六十四  十九庚

道命録司馬温公薦伊川先生箚子。正議大夫守門下侍郎司馬光。銀青光禄大夫尚書左丞吕公著。鎮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傅知河南府兼西

京留守司公事康國公韓絳等箚子奏臣等。竊見河南處士程頥。力學好古。安貧守道。言必忠信。動遵禮義年踰五十不求仕進。眞儒者之髙蹈。聖

世之逸民。伏望聖慈。特加召命。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類。裨益風化。取進止。十一月。二十六日。程頥除汝州團練推官充西京國子監教授。元豐八

年上自嘉祐末。二程先生。倡明道學於河洛之問四方學士從之者已衆。而王荆公得政。方以富國彊兵之術用天下。大程為監察御史。議不合罷

歸補外者。十有六年。時温申二公。皆退居河南。而韓康公為府尹。知其賢也。八年三月哲宗即位宣仁聖烈皇后同聽政。五月二十六日。司馬温公

起為門下侍郎而先生亦以宗正丞召未行。得疾卒。年五十有四。其年六月十五日也。文潞公時以太師致仕居洛。題其墓道曰明道先生。而伊川

先生其季也。父太中公當任子。先生數推與族人不復受。嘉祐四年。舉進士南省合格。及廷試。報罷。遂不試。治平四年九月。申公以雜學士知蔡州。

薦先生于朝。不得召。元豐末。温公既得政。其年七月五日。申公起為尚書左丞。於是温申康公同上此奏。而蔡確猶為左僕射。故未即行。八月八日。

康公除使相判北京。十一月二十六日。先生乃有西監之命。先生再拜。奉㫖。令乘遞馬赴闕。元祐二年二月。先生至京師。監察御史王巖叟。彦霖言。

先生學極聖人之精微。行全君子之純粹。願加所以待之之禮。擇所以處之之方。左正言朱光庭公掞言。先生乃天民之先覺。聖世之真儒。揆其賢。

陳搏。种放。未必能過之。若其道則搏放。有不及知者。又言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有制禮作乘之具。聖人之道。至此而傳。况天子進學之初。若俾真

儒。得侍經席。豈不盛哉。章再上。有㫖。授先生宣德郎。祕書省校書郎。先生言。既蒙命召禮合見君。祖宗時布衣被召故事。具在。彦霖亦乞召見。問以

為國之要。公掞又乞訪其至言正論。所以平治天下之道。閏二月蔡確免四日。司馬公拜左僕射。三月十四日。有㫖。令先生入對。宣仁聖烈皇后。

靣諭將以為崇政殿說書。先生辭不獲。退而受西監之命。遂上奏論。經筵坐講等三事。且曰。言若可行。敢不就職。如不可用。願聽其辭。二十四日。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