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648.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人。豫章府君之曾孫。公。府君之孫。郎中君之子也。出自顓頃。益為舜虞賜姓贏氏至于庶子封扵秦谷因而氏焉。君以承洪源之清泒禀奕世之

髙素。履道思順。德行純備。三嵗䘮母。十嵗亡父。獨與弟居。承奉繼親。和顔恱色。孝友温恭。曾閔之操。君其蹈焉。弱冠仕郡歷右職守陽安長淑問宣

流遂升王府。除郎中尚書令史郡中正。遷長沙瀏陽令。播渥惠以育物。𡸁仁慮以布化。蒞政未期。徵拜立中都尉尚書郎。靖宻樞機。名冠衆僚。遷部

廣州督軍校尉。正身率下。不畏彊禦。流清蕩濁萬里肅齊。功成辭退。拜五官郎中。遷大中正。平衡清格。彝倫攸敘。于時交州竊邑叛國。戎車屢駕。干

戈未戢。帝思俾乂。訓咨羣司僉以君徃。部南州威惠素著。遷九眞太守。君禀明德。所立𡸁勳。宜延遐紀。光賛皇家。如何不永春秋五十有四。於鳳凰

元年四月一日乙未。寢疾而薨。嗚呼哀哉。凡百君子。莫不嗟痛。乃立碑作頌。以顯行績。其詞曰。 於鑠府君。 禀性玄通。積行閨閾。九族睦雍。

羽儀上京。 德與雲騰。入蹈丹墀。夙夜靖恭。出撫黎民。 風移俗興。名叅豹産。 勳齊徃蹤。 當永黄耇。 翼佐帝庸。吳天不弔。 哲人其終。

濟濟縉紳。 靡瞻靡崇。勒兹玄石。 永光無窮。 宋重脩杜工部祠堂記唐三百年詩人軰出。而李杜為之冠。然不幸當天寳之季。顧不早鳴國家

之盛而遭逢世亂。使窮餓其身。流離困苦。生不安席。死無定所。何若斯之甚。舊序謂先生死葬耒陽或謂不然。實死扵岳陽。二說互相抵牾。譬世傳

太白溺死葬采石。㨿李陽冰序謂病卒於當塗。枕上授簡。或謂鎮側青山亦有冡。是數說亦相反。學者至今疑焉。始余官郴。以淳熈庚戌領常平使

檄之長沙。十月二日道来陽。始得謁先生祠下。孤墳在祠後。余酹而拜焉。祠堂有漢二谷碑。湮漫摩挲不忍去。時有韻語欲書壁未果。既十八年矣。

今耒陽邑大夫嚴陵黄君茂。報政未幾。重建祠宇而一新之。比舊加壯。以書来求記。衆謂余當詳討之。以解後世之惑。余謂之曰。先生英靈忠義之

氣。在天而不在地。文章光熖之氣。在萬世而不在一方。而或者刻舟求劎。欲取證扵朽骨。則過矣。邑有墓。墓有祠。来陽所同而重也。奚恠焉。且古人

之跡。最易以偽。陶母之墓。在豦有之。而澹臺子羽之墓。亦不止一豦。彼賢而可立教者。雖没人尚貪而愛之以重其地。豈獨少陵祠耶。余讀杜詩。自

避賊至鳳翔。自秦州入同谷。盡室徒步。草行野宿。當是特不死扵凍餓。不死於虎狼。幸矣。豈知有死所哉。今孤墳嶢然。過者起敬。前得聶令葬之山

水佳絶豦。後得諸賢為立祠宇。今又得黄君再葺而新之。非少陵幸耶。非令君之賢知所先後。以政事餘力。亦孰能及此耶。故因祠宇之新。竊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