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135.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過歟。通鑑刪之云。寧為髙貴郷公死。不為長道郷公生。是矣。 隋史髙熲平陳。𣈆王廣欲納張麗華熲曰武王㓕殷。戮妲已。今平陳國。不冝取麗華

遂斬之。王甚不恱。通鑑所載。其語尤詳。而陳書南史。乃謂𣈆王命斬之。此必當時秉筆者。曲飾主闕。而姚思廉李延壽。猥承其誤耳跡煬帝所為當

以隋史為正。類說李延壽箸南北史。粗得作史之體。故唐書本。傳亦謂其過本書逺甚。然。好述妖異。兆祥謡讖。特為繁猥。如云陳後主名叔寳。於反

語為小福。且俚俗反語豈足載凡人以叔寳為名字者固多。若從反語盡為小福乎。又齊文宣即位。年號天禄。以宇文析之為一大人只十。故天保

盡十年而帝崩如梁主蕭歸襲位。亦號天保而盡二十三年。一何無據也。此類甚多。可盡削去。司馬公曰。光。少時惟得髙氏小史讀之。自宋迄隋。

并南北史。或未𡮢得見或讀之不熟。今因修南北朝。通鑑。方得細觀。乃知李延壽之書。亦近世之佳史也。雖於禨祥談嘲小事。無所不載然叙事簡

徑。比於南北正史。無煩冗蕪穢之辭。切謂陳壽之後。惟延壽可以亞之也。胡氏致知編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詳於北而略於南。以唐承隋。隋承

周故也。温公曰李延壽書亦近世之佳史也。但恨其不作志書。使數代。制度沿革。皆没而不見。山堂考索通鑑外紀序云。李延壽總八朝為南北史

而言辭卑弱。義例煩雜。書無表志。沿革不全。劉恕李延壽為南北史。於北則前以儒林。於南則冠以循吏。豈非以禮義之邦。為無足貴。而夷虜之域。

當示之以激勸乎。及劉知幾作史通數十篇。譏評古今史氏。絲髮無遺。而獨於儒林次序。了無所及。又何邪。後周書目録 紀八卷。 文帝上第一。

文帝下第二。孝閔帝第三。明帝第四。武帝上第五。武帝下第六。宣帝第七。静帝第八。 列。傳二十四卷。 皇后第一。邵惠公顥。子什肥導。什肥子曹。

導子庾亮。翼椿。衆。杞簡公連。莒莊公洛生。子菩提。虞國公仲。子興。第二。𣈆蕩公護。叱羅俀。馮遷。第三。齊煬王憲第四。文閔明武宣諸子第五。賀㧞勝。

弟岳。兄允。念賢第六𡨥洛。李弼。弟㯹。于謹。子寔。第七。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第八。梁禦。若干惠。怡峯。劉亮。王德。第九。王羆。子慶逺。孫述。王思政。第十

達奚武。子震。侯莫陳順。豆盧寧宇文貴。楊忠。第十一。王盟。賀蘭祥。尉遲綱。叱列伏龜。閻慶。第十二。尉遲逈。王謙司馬消。難。第十三。周惠達為景。楊寬。

兄穆儉。栁慶。子機。第十四。蘇綽。第十五。盧辯。第十六。李賢弟逺。第十七。長孫儉長孫紹逺。弟澄。兄子兒。斛斯徵。第十八。赫連達。韓果。蔡祐。常善。辛威。

庫狄昌。田弘。梁椿。梁臺。宇文測。弟深。第十九。史寧。陸騰。賀若敦。權景宣。第二十。王傑。王勇。宇文虬。宇文盛。弟丘。耿豪。髙琳。李和。伊婁穆。楊紹。王雅。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