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135.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邪正無以廋其實。尚何患乎。論之不一哉。於是賢能任使之盡其方。而吾所省者。以天下之耳目。而小人不能託忠以誣君子。又從而為之勸禁。

則小人忿欲之心。已黜於𡨋𡨋之際。君子樂以其類進而摩勵其俗。凛然有恥。君臣相與謀於上。因敝以新法度。而令能者馳騖於下有忠信之守。

而無傳會遷就之患。則法度有怫於民。而下不以情赴上者乎。盖虛然後能受天下之實。約然後能操天下之煩。𡸁纓攝袵。俯仰廟堂。無為以應萬

幾者。致其思而已矣。夫思之為王者事。君臣一也。而君之勢則異焉。世獨頌堯舜之無為。而安知夫人主自宜無為。而思則不可一日己也。書曰。思

曰睿。揚雄曰於道則勞。其不然歟。盖夫法度善矣。非以道作其人。别不能為之守。而民之多寡。物之豐。殺法度有視時而革者。必待人而後謀。則是

可不致其思乎。苟未能此。而徒欲法度之革者。是豈先王為治之序哉。彼區區之周。何足以議。徒取其能因一時君臣之致好。猶足以見其効。又况

慨然行先王之道。而得大有為之勢乎。是固不冝無。論也。臣燾。臣安國臣希。謹昧死上。冊府元龜令狐德棻為起居舎人。髙祖武德四年十一月。德

棻從。容言於帝曰。近代已来。多無正史。梁陳及齊。猶有文籍。至於周隋。多有遺闕。當今耳目猶接。尚有可憑。如是十數年後。恐事跡湮没。無可紀録。

至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詔曰。司典序言。史官紀事。考論得失。究盡變通。所以裁成義類。懲惡勸善。爰自有魏。至于陳隋。莫不自命正朔。緜歷嵗祀。

各殊徽號。刪定禮儀。然而簡牘未編。紀。傳咸闕。炎凉已積。謡俗遷訛。餘烈遺風。泯焉將墜。朕顧彼湮落。深用軫悼。有懷撰次。實資至有一中書舍人蕭

瑀。給事中王敬業。著作殷聞禮。可修魏史。侍中陳叔達。秘書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唐儉。可修周史。中書令封德彞。中書舍人顔師古。可修隋史大理

卿崔善與。中書舎人孔紹安。太子洗馬蕭德言。可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吏部郎中祖孝孫。前秘書丞魏徵。可修齊史。秘書監竇璉。給事中歐陽詢

秦王文學姚思廉。可修陳史。緜歷數載。竟不就而罷。修撰之源。自德棻始。至貞。觀三年。於中書置秘書内省。以修五代史。十年正月二十日。尚書左

僕。射房玄齡。侍中魏徵。散。騎常侍姚思廉。太子右庶子李百藥。孔頴達禮部侍郎令狐德棻。中書侍郎岑文本。中書舍人許敬宗等撰成周隋梁陳

齊五代史上之。進階頒賜有差。 顯慶元年五月四日。史官修梁隋齊周隋五代志三十卷。太尉長孫無忌表進之。魏徵為侍中。初有詔遣令狐德

棻岑文本撰周史。孔頴達許敬宗撰隋史。姚思廉撰梁陳史。李百藥撰齊史。徵受詔惣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隋史序。論。皆徵所作梁齊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