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27.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胡。度河取高闕據陽山北假中是也。北河又南合南河上承西河。東逕臨戎縣故城北。又東達臨河縣南又東逕廣牧縣故城北。又東部都尉治。王

莽之鹽官也。逕流二百許里。東會于河。河水又南逕馬陰山西。漢書音義曰。陽山在河北。陰山在河南。謂是山也。而即實不在河南。史記音義曰。五原

安陽縣北。有馬陰山。今山在縣北。言陰山在河南。又傳疑之非也。余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悉沙阜耳。無佗無山。故廣志曰。朔方郡北。移沙七所而

無山以擬之是議誌之。僻也。陰山在河東南則可矣。河水又東南逕朔方縣故城東北。詩所謂城彼朔方也。漢元朔二年。大將軍衛青取河南地為朔

方郡。使校尉蘇建築朔方城。即此城也。王莽以為武符者也。按地理志云。今連青澤鹽澤。並在縣南矣。又按魏土地記曰。縣有大鹽池。其鹽大而青

白。名曰青鹽。又名戎鹽。入藥分。漢置興官鹽池。去平地宫。千二百里。在新秦之中。服度曰。新秦地名在北。方千里。如淳曰。長安以北。朔方以南也。薛

瓚曰。秦逐匈奴收河南地。徙民以實之。謂新秦也。屈南過五原西。安陽縣南。河水自朔方東轉逕渠搜縣故城北。地理志曰。朔方有渠搜縣。中部都

尉治。王莽之溝搜亭也。禮三朝記曰。北發渠搜。南撫交址。此舉北對南。為貢之所云。析支渠搜矣。河水又逕西安縣故城。王莽更之曰。鄣安矣。河水

東逕田辟城南。地理志曰。故西部都尉治也。屈東過九原縣南。河水又東逕成宜縣故城南。王莽更曰艾虜也。河水又東逕原亭城南。闞

駰十三州志曰。中部都尉治。河水又東逕宜梁縣之故城南。闞駰曰。五原西南六十里。今世謂之石崖城。河水又東逕副陽城南。東部都尉治。逕河

陰縣故城北。又東逕九原縣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漢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五原也。王莽之獲降郡成平縣矣。西北接對一城。盖五原縣之

故城也。王莽填河亭也。竹書紀年。魏襄王十七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于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代吏。皆貂服矣。其城南面長河。北背連山。秦始

皇逐匈奴。並河以屬之陶山築亭。鄣為河上塞。徐廣史記音義曰。陶山在五原北。即此山也。始皇二十四年。起自臨洮。東暨遼海。西並陰山築長城。

及南越地畫驚夜作民勞怨苦。故楊泉物理論曰。秦始皇使蒙恬築長城。者相屬。民歌曰。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其

冤痛如此矣。蒙恬臨死因夫起臨洮。屬連東城塹。萬餘里不能不絶地脉。此固當死也。又東過臨沃縣南。王莽之振武也。河水又東枝津出焉。河水

又東流石門水南注之。水出石門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門鄣。即此山也。西北趣光禄城。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還詔。遣長樂衛尉高昌侯忠。車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