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29.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十四里。從鹽古聲。呂宿忱沙煑海謂之鹽。河東鹽池謂之鹽。今池水東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邑澄渟。渾而不流。水出石。鹽自然印成。朝取夕復。

終無减損。唯山暴雨。澍甘。潦奔迭。則鹽池用耗。故公私共堨水徑。防其淫濫。故謂之鹽水。亦爲之埸水也。故山海經謂之鹽敗之澤也。澤南南層山。

天巖雲秀。地谷泉深。左右壁立。間不容軏。謂之石門。路出其中。名之曰徑。南通上陽。北塈鹽澤。池西又有一池。謂之女鹽澤。東西二十五里。南北二

十里。在猗氏故城南。春秋成公六年。𣈆謀去故絳大夫曰。郇瑕池沃饒近鹽服䖍曰土平有溉曰沃。鹽監也。土人郷俗引水裂沃麻分灌川野。畦水

耗竭。土自成鹽。即所謂鹹鹺也。而味苦。號曰鹽田。鹽鹽之名。始資是矣。本司鹽都尉治領兵一千餘人以之周穆王漢章帝並幸安邑。而觀鹽池。故

杜預曰。猗氏有鹽池。後罷尉司。分猗氏安邑。置縣以守之。又南過解縣東。又西南注于張陽池。涑水。又西逕猗氏縣故城北。春秋文公七年。𣈆敗秦

于令狐。至于刳首。先薎奔秦士會從之。闞駰曰令狐。即猗氏也。刳首。在西三十里。縣南對澤。即猗煩之故居也。孔叢曰。猗頓。魯之窮士也。耕則常寒。

聞朱公冨。往問術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冨。當畜五牸。於是乃適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𦙼擬王公。馳名天下。冨於猗

頓也。涑水。又西逕郇城。詩云。郇伯勞之。蓋其故國也。杜元凱春秋釋地云。今解縣西北有郇城。服䖍曰。郇國在解縣東。郇。瑕氏之墟也。余按竹書紀

年云。𣈆惠公十有五年。秦穆公率師送公子重耳。圍令狐。桑泉曰衰皆降。爲秦師。狐毛與先軫禦秦。至子廬栁。乃渭。秦穆公使公子縶來。與師言退

舍次于郇。盟于軍。京相璠曰。春秋土地名桑泉舊衰。並在解東南。不言解。明不至解可知。春秋之文。與竹書不殊。今解故城東北二十四里有故城。

在猗氏故城西北。郷俗名之爲郇城。考服䖍之說。又與俗符。賢於杜氏單文孤證矣。涑水。又西南逕解縣故城南。春秋𣈆惠公因秦返國。許秦以河

外五城。内及解梁。即斯城也。涑水。又西南逕瑕城。𣈆大夫詹嘉之故邑也。春秋僖公三十年。秦𣈆圍鄭。鄭伯使燭之。武謂秦公曰。𣈆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版有也。京相璠曰。今河東解縣西南五里有故瑕城。涑川又西南逕張陽城東。竹書紀年。齊師逐鄭。太子齒奔城。張陽南鄭者也。漢書之所

謂東張矣。高祖二年。曹參假左丞相。别與韓信東攻。魏將孫林。邀軍東張大破之。蘇林曰。屬東。即斯城也。涑水。又西南屬于陂。陂分爲二。城南面兩

陂。左右澤渚。東陂。世謂之𣈆興澤。東西二十五里。南北八里。南對鹽道山。其西則石壁千尋。東則磻溪萬仞。方嶺雲廻。奇峯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