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0.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西有漢桂陽太守趙越墓。冡北有碑。越字彦善。縣人也。墨遷桂陽郡。五官將尚書僕射。遭憂服闋。守河南尹。建寧中卒。碑東又有一碑。碑北有石柱。

石牛羊虎俱碎。淪毁莫記。清水又東周新樂城。城在獲嘉縣故城東北。即汲水新鄉也。又東過汲縣北。縣故汲郡治。𣈆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夾水

飛湍濬急也。人亦謂之磻溪。言太公常釣於此也。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縣民故會嵇太守杜宣。白令崔瑗

曰。太公甫生於汲。舊居猶存。君與高國同宗。太公載在經傳。今臨此國。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義。於是國老王喜。廷掾鄭篤。功曹邠勤等。咸曰宜之。

遂立壇祀爲之位主。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廟。廟側高林秀木。翹楚競茂。相傳云太公之故居也。𣈆太康中。范陽盧無忌爲汲令。立

碑於其上。太公避紂之亂。屠隱市朝。遁釣魚水。何必渭濱然後磻溪。苟愜神心曲渚則可。磻溪之名斯無嫌矣。清水又東逕故石梁下。梁跨水上。橋

石崩褫。餘基尚存。清水又東與倉水合。水出西北方上山西倉谷。谷有倉玉珉石故名焉。其水東南流。潜行地下。又東南復出。俗謂之雹水。東南歷

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據皋跨澤。悉坶野矣。郡國志曰。朝歌縣南有牧野。竹書紀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詩所

謂坶野洋洋。檀車煌煌者也。有殷大夫比干冡。前有石銘題隷云。殷大夫比干之墓。所記唯此。今已中折。不知誰所志也。太和中。高祖孝文皇帝南

巡。親幸其墳。而加吊焉。刊石樹碑。列于墓隧矣。雹水又東南入于清水。又東南逕合城南。故三會亭也。以淇清合河。故受名焉。清水又屈而南逕鳳

凰臺。東北南注之也。又東入于河。謂之清口。即淇河口也蓋互受其名耳。地理志曰。清河水出内黄縣南。無清水可來。所有者。唯鐘是水耳。蓋河徙

南注清水。瀆移唯流逕絶餘目。故東川有清河之稱。相嗣不斷目尚存。故東川曹公開白溝遏水北注。方復故瀆矣。泌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泌水。

即淚水也。或言出榖逺縣羊頭山也。靡谷三源奇注。逕㵼一隍。又南會三水歷洛出。左右近溪。參差翼注之也。南過榖逺縣東又南過猗氏縣東。榖

逺縣。王莽之榖近也。泌水又南逕猗氏縣故城東。劉聦以詹事魯繇爲冀州治此也。沁水又南歷猗氏開。又南與驫驫水合。水出東北巨峻山。乗高

㵼浪。觸石流響。世人因聲以納稱。西南流注於沁。沁水又南與秦川水合水出巨峻山東。帶引衆溪。積以成川。又西南逕端氏縣故城東。昔韓。趙魏。

分𣈆。遷𣈆君於端氏縣。即此是也。其水南流入于沁水。又南過陽河縣東。沁水。南逕陽河縣故城西。魏土地記曰。建興郡治陽河縣郡西四十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