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5.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年。司馬懿帥中軍討太尉王凌於壽春。自彼而還。帝使侍中韋誔勞軍于五池者也。今其地為五池鄉矣。渠又東不家溝水注。水出京縣東南梅

山北溪。春秋。襄公十八年為子馮公子格率銳師侵貲。右迴梅山。杜預曰。在宻東北。即是山也。其水自溪東北流逕管城西故管國也。周武以封管

叔矣。成王㓜弱。周公攝政。管叔流言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公賦鴟鴞以伐之。即東山之詩是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晋師救鄭。楚次管以侍之。杜預曰。

京縣東北有管城者。是也。俗又謂之為管水。東北分為二水。一水東北流注黄雀溝。謂之黄淵淵周一百步。其一水東越長城東北流。水積為淵。南

北二里。東西百步。謂之百尺水。北人國田澤分為二水。一水東北逕東武强城北。漢書。曹參傳。靳撃羽嬰於昆陽。追至業。還攻武强因至榮陽。薛瓚

云。按武强城在陽武縣。即斯城也。漢高帝六年。封。騎。將莊不識為侯國。又東北流。左注于渠。為不家水口也。一水東流。又屈而南轉東南注白溝也。

渠又東清池水注之。清池水出清陽亭西南平地東北流。逕清陽亭南東流。即故清人城也。詩所謂清人在彭。彭為高剋邑也。故杜預春秋釋地云。

中牟縣西有清陽亭是也。清水又屈而北流。至清口澤七虎澗水注之。水出華城南岡。一源兩泒。津川趣别。西入黄崖溝。東為七虎。溪。亦謂之為筆

水也。又東北流紫光溝水注之。水出華陽城東北而東流。俗名曰。紫光澗。又東北注華水。華水又東逕棐城北。即北林亭也。春秋。文公與鄭伯宴于

棐林子家賦鴻雁者也。春秋。宣公元年。諸侯會于棐林以伐鄭。楚救鄭。過於北林。服虔曰。北林。鄭南地也。京相璠曰。今榮陽苑陵縣有故林鄉在新

鄭北。故曰比林也。余按林鄉故城在新鄭北。東如北七十許里。苑故城東南五十許里。不得在新鄭北也。考京服二說。並為踈矣。杜預云。榮陽中牟

縣西南有林亭在鄭北。今是亭南去新鄭故城四十許里。蓋以南有林鄉亭。故杜預據是為比林。最為宻矣。又以林鄉為棐。亦或疑馬。諸侯會棐。楚

過于此。寧得知不在是而更指他處也。積古之傳事或不謬矣。又東北逕鹿臺南岡。北出為七虎澗。東流期水注之。水出期城西南平地。世號龍淵。

水東北流。又北逕期城西。又北興七虎澗合。謂之虎溪。水亂流東注。逕期城北。東會清口水。司馬彪郡國志曰。中牟有清口水。即是水也。清水又東

北白溝水注之。水有二源。北水出宻之梅山東南。而東流靖城南與南水合。水南出合太山西北流至靖城南。左注北水。即承水也。山海經曰。承水

出太山之陰。東北流注于役水者也。世亦謂之靖澗水也。又東北流太水注之。水出太山東平地。山海經曰。太水出于太山之陽。而東南流注于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