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6.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𣈆書地道記曰。仲虺城在薛城西三十里。漷水又西逕至湖。陸縣入于泗。故京相璠曰。薛縣漷水首受蕃縣。西注山陽湖陸是也。經言瑕丘東誤耳。

又南過平陽縣西。縣即山陽郡之南平陽縣也。竹書記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齊田盻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者也。王莽改之曰黽平矣。泗水

又南逕故城西。世謂之漆鄉。應劭十三州記曰。漆鄉。邾邑也。杜預曰。平陽東北有漆鄉。漷今見有故城。西南方二里。所未詳也。又南過高平縣西。洸

水從北。西來流注之。泗水南逕高平山。山東西十里。南北五里。高四里。與衆山相連。其山最高。頂上方平。故謂之高平山。縣亦取名焉。泗水又南逕

高平縣故城西。漢宣帝地節三年。封丞相魏相為侯國。高帝八年。封將軍陳錯為藁侯。地理志曰。縣故山陽之藁也。王莽改曰高平。應劭曰。章帝改。

按本志曰。王莽更名。章帝因之矣。所謂洸水者。洙水也。蓋洸洙相入受通稱也。又南過方輿縣東。漢哀帝建平四年。縣女子田無嗇生子。先未生二

月。兒啼腹中。及生不舉。葬之陌上。三日人過聞啼聲。母倔養之。菏水從西來注之。菏水。即沛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澤也。而東與泗水合於湖陵縣西

六十里榖庭城下。俗謂之黄水口。黄水西北通巨野澤。蓋以黄水沿注于菏。故因以名焉。又屈東南過湖陸縣南。涓涓水從東北來流注之。地理志

曰。故湖陸縣也。菏水在南。王莽更曰湖陸。應劭曰。尚書一名湖陵。章帝封東平王蒼子為湖陵侯。更名湖陵也。泗水又東逕郗鑒所築城北。又東逕

湖陵東城南。昔桓温北入也。范歡擒慕容忠於此。城東有度尚碑。泗水又左會南梁水。地理志曰。水出蕃縣。今縣之東北平澤。出泉若輪焉。發源成

川。西南流分為二水。北水枝西出逕蕃縣北。西逕滕城北。春秋左傳。隱公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十正也。薛庶

姓也。我不可以後之。公使羽父請薛侯曰。君辱在寡人。周喭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于薛。不敢

與諸任齒。君若辱。况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薛侯許之。乃長滕侯者也。漢高帝封夏侯嬰為侯國。號曰滕公。鄧晨曰。今沛郡公丘也。其水又溉於丘

焉縣故城。在滕西北。按地理志即滕也。周懿王子錯叔綉文公所封也。齊滅之。秦以為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魯恭王子劉順為侯國。世以為此水

流我良田。遂及百柿。故有兩溝之名焉。南梁水。自枝渠西南逕魯國蕃縣故城東。俗以南鄰於漷。亦謂之西漷水。南梁水又屈逕城南。應劭曰。縣古

小邾邑也。地理志曰。其水西流注于沛。沛在湖陸西。而左注泗。泗沛合流。故地記或言沛入泗。泗亦言入沛。互受通稱。故有入沛之文。開駰十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