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6.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廟。廟像猶嚴。有修栝五株。孔廟東南五百步有雙石闕。即靈光之南。闕北百餘步即靈光殿基。東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丈餘。東西廊廡别舍。

中間方七百餘步。闕之東北有浴池。方四十許步。池中有釣臺方十步。池臺悉石也。遺基尚整。故王延壽賦曰。周行數里。仰不見日者也。是漢景帝

程嬋子魯恭王之所造也。殿之東南。即泮宫也。在高門直北道。西宫中有臺。高八十尺。臺南水。東西一百步。南北六十步。臺西水。南北四百步。東西

六十步。臺池成結石為之。詩所謂思樂泮水也。沂水又西逕圓丘北。立高四丈餘。沂水又西流。昔韓雉射龍於斯水之上。尸子曰。韓雉見申羊於魯。

有龍飲於沂。韓雉曰。吾聞之出見虎搏之。見龍射之。今弗射。是不得行吾聞也。遂射之。沂水又西右注泗水者也。又西過瑕丘縣東。屈從縣東南流。

漷水從東來注之。瑕丘。魯邑。春秋之負瑕矣。襄公七年。季康子伐邾。囚諸負瑕是也。應劭曰。瑕丘在縣西南。昔衛大夫公叔文子升於瑕丘。伯玉

從文子曰。樂哉斯丘。死則我欲葬焉。伯玉曰。吾子樂之。則瑗請前刺其欲害民良田也。瑕丘之名。蓋因斯以表稱矣。曾子吊諸負夏。鄭玄皇甫謐并

言衛地。魯衛雖殊。土則一也。漷水出東海合鄉縣。漢和帝永寧九年。封馬光子服為侯國。其水西南流入邾。春秋襄公二年。季孫斯伐邾。取漷東田。

及沂西田是也。漷水又逕魯國鄒山東南而西流。春秋左傳所謂嶧山也。邾。文公之所遷。今城鄒山之陽。依巖岨以墉國。故邾婁之國曹姓也。叔梁

紇之邑也。孔子生於此。後乃縣之。因鄒山之名以氏縣也。王莽之鄒亭矣。京相璠田。地理志。嶧山在鄒縣北。繹邑之所依為名也山東西二十里。高

秀獨出。積石相臨。殆無土壞。石間多孔穴。洞達相通。徃徃有如數間屋處。其俗謂之磹孔。遭亂輙將處人入嶧。外寇雖衆。無所施害。永嘉中。太尉郗

監。將鄉曲逃此山。胡賊攻守不能得。今山南有大嶧。名田郗公嶧。山北絶巖。秦始皇觀禮於魯。登於嶧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銘山嶺。名曰

畫門。詩所謂保有鳬嶧者也。漷水又西南逕蕃縣故城南。又西逕薛縣故城北。地理志曰。夏車正奚仲之國也。竹書記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遷

于薛。改名徐州。城南山上有奚仲冢。晋太康地記曰。奚仲冢在城南二十五里。山上百姓謂之神靈也。齊封田文於此。號孟嘗君。有惠喻。今郭側猶

有文冢。結石為郭。作制嚴固。塋麗可尋。行人徃還。莫不逕觀。以為異見矣。郭水又西逕仲虺城北。𣈆太康地記曰。奚仲遷於邳。仲虺居之以為湯左

相。其後當周爵稱侯。後見侵削。霸者所絀為伯任姓也。應劭曰。邳在薛。徐廣史記音義曰。楚元王子郢。以吕后三年封上邳侯也。有下故此為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