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6.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與夐崮水合。水有二源變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也。東逕蒙陰縣。注桑泉水。又南東盧川水注之。水出廉嶺山東南流。左則二川臻凑。右則諸葛

泉源。斯奔亂流逕城陽之盧縣。故蓋縣之盧上里也。漢武元朔二年。封陽城共王弟劉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東南注于桑泉水。桑泉

水又東南右合蒙陰二水。水出蒙陰山東北流。昔琅邪承宫避亂此山。立性。好仁。不與物競。人有認其黍者捨之而去。其水東北流入于沂。沂水又

南逕陽都縣故城東。縣故陽國也。齊同盟。齊利其地而遷之者也。漢高帝六年。封將軍丁復為侯國。沂水又南與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陰。東流逕

都縣南。東注沂。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南過琅邪臨沂縣東。又南過開陽縣東。沂水南逕中丘城西。春秋隱公七

年。夏城中丘。左傳曰。書不時也。沂水又南逕臨近縣故城東。郡國志曰。琅邪有臨沂縣。故屬東海郡。有洛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地

理志。冠石山洛水所出。應劭地理風俗志曰。武水出焉。蓋水異名也。東流逕蒙山。下有蒙祠。洛水又東南逕顓臾城北。郡國志曰。縣有顓臾城。李氏

將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社稷之臣。何以伐之為。壽有曰。今夫。顓臾。而便近於賞者也。洛水又東南流逕費縣故城南。地理志。東海

之屬縣也。為魯李孫之邑。子路將隳之。公山弗擾師襲魯弗剋。後李氏為陽虎所執。弗擾以費叛。即是邑也。漢高帝六年。封陳賀為侯國。王莽更

名之曰順從也。許慎說文云。沂水出東海費縣東南入泗。從水斤聲。吕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東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言東南趣也。皆為繆矣。

故世俗謂水為小沂水。洛水又東南逕祊城南。春秋隱公八年。鄭伯請釋太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歸泰山之祊而易許由。杜預釋地曰。祊鄭祀泰

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洛又東南流注于沂。沂水又南逕開陽縣故城東。縣故鄅國也。春秋左傳。昭公十八年。邾人襲鄅。盡俘以歸。鄅子曰。余無

歸矣。從帑于邾是也。後更名開陽矣。春秋哀公三年。經書李孫斯叔孫州仇。帥師成啓陽者是矣。縣故琅邪郡治也。又東過襄賁縣東屈從縣南西

流。又屈南過郯縣西。魯連子稱陸子謂齊湣王曰。魯賁之衆臣。甲舍于襄賁者也。王莽更。名章信也。郯。故國也。少昊之後。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

魯公與之晏。昭子叔孫婼問曰。少是鳥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我知之矣。五帝以雲大紀官。少曍瑞鳳鳥統曆。鳥官之司。議政斯在。孔子從而學焉。

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者也。竹書紀年。晋列公四年。越子未句滅郯。以郯子鴣歸縣故舊魯也。東海郡治。秦始皇以為郯郡。漢高帝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