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7.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西南拒艾山。即齊記所謂黔艾山也。東北流逕拒縣故城西。王莾之祑國也。世謂之王城。又謂是水為洋。洋水矣。又東北逕。晏伏所謂黔陬城西四

十里有膠水者也。又東入海。地理志曰。琅邪有推縣拒艾水出馬。東入海即斯水也。今膠水北逕。晏伏所謂西黔陬城東。高宻即側有黔陬縣。地理

志曰。膠水出郟縣。王莽更之純德矣。疑即是縣所。未詳又北過夷安縣東。縣王莾更名之曰原停也。應劭曰。故萊夷邑也。太史公曰。晏平仲。萊之夷

維人也。漢明帝中元中。封鄧珍為侯國。西去濰水四十里。膠水又北逕膠陽東。晏伏並謂之東亭。自亭結路。南通夷安。地理風俗記曰。淳于縣東南

五十里有膠陽亭故縣也。又東北逕左會一水。世謂之張奴水。水發夷安縣東南阜下。西北流歴膠陽縣注于膠水之左。東北為澤水渚百許里。謂

之夷安潭。潭之澤周四十里。亦濰水枝津之所注也。膠水又東北逕下宻縣故城東。又東北逕膠東縣故城西。漢高帝元年别為國。景帝封子寄為

王國。王莾更之郁祑也。今長廣郡治。伏琛晏謨言膠水東北廻連于膠東城北。百里流注于海。又北過當利縣。西北入于海。縣故王莾更之東萊亭

也。又北逕平度縣。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依王子劉行為侯國。王莾更名之曰利盧也。縣有土山。膠水北歴土山注于海。海南土山以北悉鹽坑。

相承修煑不輟。北𨋫巨海杳𡨋無極。天際兩分。白黑方别。所謂之溟海者也。故地理志曰。膠水北至平渡入海者也。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中。沔

水。一名沮水。闞駰曰。以其初出沮汝然。故曰沮水也。縣亦受名焉。導源南流。泉街水注之。出河池縣東南流。入沮縣會于沔。沔水又東南逕沮水戍。

而東南流注漢曰沮口。所謂沔漢者也。尚書曰。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山海經所謂漢出鮒嵎山也。東北流得獻水口。庾仲雍云。是水南至關城合西

漢水。漢水又東北合沮口。同為漢水之源也。故如淳曰。此方人謂漢水為沔水。故孔安國曰。漢水東流為沔。盖與沔合也。至漢中為漢水。是互相通稱

矣。沔水又東逕白馬戍。南濜水入焉。水北發武都氐中。南逕張魯城。東魯沛國張陵孫。曾學道於蜀鶴鳴山。傳業衡。衡傳於魯。魯至行寬惠。百姓親

附。供道之費。未限五㪷。故世號五斗未道。初平中流劉焉以魯為督義司焉。徃漢中。斷絶谷道。用逺城治。因即崤嶺周廻五里。東臨濬谷。杳然百尋。

西北二靣。連峰接崖。莫究其極。從南為盤道。登陟二里有餘。濜水又南逕張魯治東。水西山上有張天師堂。于今民事之。庾仲雍謂山為白馬塞。堂

為張魯治。東對白馬城。一名陽平關。濜水南流入沔謂之濜口。其城西帶濜水。南靣沔川。城側二水之交。故亦曰濜口城矣。沔水又東逕武侯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