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7.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勢岨急溪。故亦曰急溪也。依山為城。城周二里。在峻山上。梁州督護吉挹所治。符堅遣偏軍韋鍾伐挹。挹固守。二年不能下。無援遂䧟。漢水右對月

谷口。山有坂月川。於中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殖。佳饒水田。故孟逹與諸葛亮書。善其川土沃羙也。漢水又東逕西城縣故城南。地理志曰。西城故漢

中郡之屬縣也。漢末為西城郡。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以申儀為西城太守。儀據郡降魏。魏文帝改為魏興郡治。故西城縣之故城也。氐略漢川。梁州

私治於此。城内有舜祠。漢高帝廟。置民九户。𡻕時奉祠焉。漢水又東為鱣湍。洪波渀盪。漰浪雲頽。古耆舊言。有鱣魚奮鰭遡流。望濤直上。至此則爆

鰓失濟。故因名湍矣。漢水又東合旬水。水北出旬山。東南流逕平陽戍。下與直水枝分東注。逕平陽戍入旬水。旬水又東南逕旬陽縣與柞水合。水

西出柞溪。南流逕重崖堡。西屈而東流逕其堡南。東南注于旬水。旬水又東南逕旬陽縣南。縣北山有懸書崖。高五十丈。刻石作字。今人不能上。不

知所道。山下石壇上有馬跡五所。名曰馬跡山。旬水東南注漢之旬口。漢水又東逕木蘭塞南。石岸有城。名陵城。周廻數里。左岸壘石數十行。重壘

數十里。中謂是處為木蘭塞云。吳朝遣軍救孟逹於此矣。漢水又東左得育漢。與晉旬陽二縣分界。於是谷。漢水又東合甲水口山出秦嶺山。東南

流逕金井城南。又東逕上庸郡北。與關祔水合。水出上洛陽亭縣北青泥西山。南逕陽亭聚西。俗謂之平陽水。南合豐郷川水。水出弘農豐郷東山。

西南流逕豐郷故城南。京相璠曰。南郷浙縣有故酆郷。春秋所謂酆浙也。於地理屬弘農。今屬南郷。又西南合關袝水。關袝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

甲水又東南逕魏興郡之與陽南。晋武帝大康中立。甲水又東。右入漢水。漢水又東為龍淵。上有胡鼻山。石類胡人鼻故也。下臨龍井渚。淵深數丈。

漢水又東逕魏興郡之錫縣故城北。為白石灘縣。故春秋之錫穴地也。故屬漢水中。王莾之錫治也。縣有錫義山。方圓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門。上有

石壇。長十餘丈。世傳列仙所居。今有道士被髮餌术恒數十人。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摇漢水又東逕長利谷。南入谷有長

利故城舊縣也。漢水又東歴姚方。盖舜後技居是䖏。故地留姚稱也。沔水又東過襄陽縣北沔水又東逕方山北。山上有鄒恢碑。魯宗之所立也。山

下潭中有杜元凱碑。元凱好尚後名。作兩碑。並述己功。一碑沉之峴山水中。一碑下之於此磹。曰百年之後。何知不深谷為陵也。山下水曲之限云。

漢女昔逰處也。故張衝南都賦曰。逰女弄珠於漢臯之曲。漢臯。即方山之異名也。沔水又東合檀溪水。水出縣西柳子山下東為鴨湖。湖在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