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7.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北。武陵王愛其峯秀。致曰望楚山。溪水自湖兩分。北渠。即溪水所導也。北逕漢陰䑓西。臨流望逺。按姚農團。邈灌蔬意寄漢陰。故因以名䑓矣。又

北逕擅溪。謂之擅溪。側有沙門釋道安寺。即溪之名以表寺目也。溪之陽有徐元直崔州平故宅。悉人居。故習鑿齒與謝安書云。每省家舊目擅溪

念崔徐之交。未嘗不撫乘踌蹰惆悵終日矣。溪水傍城北注。昔劉傋為景升所謀。乘的顱馬西走。墜於斯溪。西去城里餘北流注于沔。一水東南出。

應劭曰。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是水當即襄水也。城北枕沔水。即襄陽縣之故城也。王莾之襄陽至。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畾是也。其土古

鄢都盧羅之弛。秦滅楚置南郡。號北為北部焉。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立為襄陽郡。荆州刺史治邑居隠賑。冠盖相望。一都之會也。城南

門道東有三碑。一碑是晋太傳羊祜碑。一碑是𣈆南將軍杜預碑。一碑是安南將軍劉儼碑。並是學生所立。城東門外二百步劉表墓。太康中。為人

所發。見表夫妻。其尸儼然。顔色不異。猶如平生。墓中香氣逺聞三四里中。經月不歇。今墳冢及祠堂猶高顯。整頓城北枕沔水。水中常苦蛟害。襄陽

太守鄧遐負其氣果㧞劒入水。蛟繞其足。遐揮劒斬蛟。流血丹水。自後患除。無復蛟。難矣。昔張公遇害。亦亡劒於是水。後雷氏為建安從事。逕踐瀬

溪。所留之劒。忽於其懷躍出落水。初猶是劒。後變為龍。故吳均劒。騎詩云。劒是兩蛟龍。張華之言。不孤為驗矣。沔水又逕平魯城南伐曾宗之所築

也。故城得厥名矣。東對樊仲山甫所封也。漢𣈆春秋稱桓帝幸樊城。百姓莫不觀。有一老父獨耕不輟。議郎張温使問焉。父嘯而不答。温因與之言。

問其姓名。不告而去。城周四里。南半淪水。建安中。關羽闈于禁於此城。會沔水泛溢三丈有餘。城䧟禁降。龐德奮劒乘自投命於東岡。魏武曰。吾知

于禁三十餘載。至臨危授命。更不如龐德矣。城西南有曹仁記水碑。杜元凱重刊。其後書伐吳之事也。又從縣東屈西南。淯水從北來注之。襄陽城

東有東白沙。白沙北有三洲。東北有鬼口。即淯水所入也。沔水中有魚梁洲。龐德公所居。士元居漢之陰在南白沙。故世謂是地為白沙曲矣。司馬

德操宅州之陽。望衡對宇。懽情自接。泛舟褰裳。率爾休暢。豈待還桂拖於千里。貢深心於思㢤。水南有層臺。號曰景升臺。盖劉表治襄陽之所築也。

言表盛逰於此常所止憩。表姓。好鷹。嘗登此䑓歌野鷹來曲。其聲韻似孟逹上堵吟矣。沔水又逕桃林亭東。文逕峴山東。山上有桓宣所築城。孫堅

死於此。又有桓宣碑。羊祜之鎮襄陽也。與鄒潤甫嘗登之。及祜薨。後人立碑於故處。望者悲感。杜元凱謂之堕淚碑。山上又有征南將軍胡罷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