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7.pdf/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城。水曰谷水也。吳記曰。谷中有城。故由卷縣治也。即吳之柴碎亭。故就李郷擕李之地。秦始皇惡其勢。王令囚徒十餘萬人汙其土。表以汙惡名。改

曰囚卷。亦曰由卷也。吳黄龍四年。有嘉禾生卷縣。改曰禾興。後太子諱和改為嘉興。春秋之醉李城也。谷水又東南逕嘉興縣城西。谷水又乘南逕

鹽官縣故城南。舊吳海昌都尉治。晉太康中。分嘉興立太康。地道記。吳有鹽官縣。樂資九州志曰。縣有秦延山。秦始皇逕北。美人死葬于山上。山下

有美人廟。谷水之石有馬睪城。故司鹽都尉城。吳王濞煑海為鹽於此縣也。是以漢書地理志曰。縣有鹽官。東出五十里有武原郷。故越地也。秦於

其地置海鹽縣。地理志曰。縣故武原郷也。後縣淪為柘湖。又徒治武原郷。故曰武原縣。王莾名之辰武。漢安帝武原之地。又淪為湖。今之當湖也。後

乃移此縣。南有秦望山。秦始皇所登以望東海。故山得其名焉。谷水於縣出為散浦以通巨海。光熈元年。有毛氏三人集於縣。盖記於風也。又東至

會稽餘姚縣東入于海。謝靈運云。其區在餘姚。然則姚暨是餘姚之别名也。令餘暨之南。餘姚西北。浙江與浦陽江同會歸海。但水名已殊。非班

所謂南江也。郭景純曰。三江者。岷江。松江。浙江也。然浙江出南蠻中。不與岷江同。作者述誌。多言江水至山陰為浙江。今南江投分歴烏程縣。南通

餘杭縣。則與浙江合故闕駰十三州志曰。江水至會稽與浙江合。浙江日臨平湖。高通浦陽江又於餘暨東合浦陽江。自秦望分𣲖東餘姚縣又為江

也。東與車箱水合。水出車箱山。乘高瀑布四十餘丈。雖有水旱。而樹無增减。江水又東逕黄橋下。臨江有漢蜀都太守黄昌宅。橋本昌創建也。昌為

州書佐妻遇賊相失。後會於蜀。復脩舊好。江水又東逕緒山南。虞飜嘗登此山四望。試子孫可居江北世有禄位。居江南則不昌也。然住江北者相

繼代興。時有江南者輙多淪替。仲翔之言為有官倉。倉即日南太守虞國舊宅。號曰西虞。以其兄光居縣東故也。是地即其雙鴈送故處。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