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7.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為治泉祀。按廣雅金神謂之清明。斯地盖古治官所在。故水取稱焉。水包澄明而清冷特異。淵無潜石淺鏤沙文。中有古壇。參差相對。後人㣲加

功𩛙。以為嬉逰之䖏。南北邃岸凌空。踈木交合。先公以太和中作鎮海岱。余𦁕角之年。侍節東州。至若炎夏火流。閑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

苟尋波。輕林委浪。琴歌既洽。懽情亦暢。是焉棲寄。實可憑衿。小東有一湖佳鐃。鮮苟匪直。芳齊芍藥。實亦㓗並飛鱗。其水東北流入巨洋。謂之薰治

泉。又逕臨胊縣故城東。城古伯氏駢邑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為侯國。應劭曰。臨胊。山名也。故縣氏之胊亦水名。其城側川臨胊。是

以王莽用表厥稱焉。其城上下沿水。悉是劉武皇北伐廣固營壘所在矣。巨洋又東北逕委粟山東。孤阜秀立。形若委粟。又東北洋注之。水西出石

膏山西北石澗口。東南逕逹山下祠西。洋水又南東歴逹山下。即石膏山也。麓三成里立直上。山上有石皷。鳴則年凶。郭縁生續述征記曰。逢山在

廣因南三十里有祠并石皷。齊地將亂。石人輙打石鼓。聞數十里。洋水歴其陰而東北流。世謂之石溝水。東北流出於委粟山北。而東注于巨洋。謂

之石溝口。然是水下流。亦有時通塞。及其春夏水泛。川爛無輟。亦或謂之為龍泉水。地理志。石膏山洋水是出也。今於北縣。唯是瀆當之。似符群證

矣。巨洋又東此得邳泉口。泉源西出平地。東流注于巨洋。巨洋又北會建德水。水西發逢山阜。而東流入巨洋水也。又北過劇縣西。巨洋水。又東北

合康浪水。水發縣西南𡸷山。無事樹木而圓峭孤時。巑岏分立。左思齊都賦曰。𡸷嶺其左是也。康浪水。北流注于巨洋。巨洋又東北逕劇縣故齊西。

古紀國也。春秋莊公四年。紀侯不能下齊。以與弟季大去其國。逹齊難也。後改曰劇。故魯子連曰朐。劇之人辨者也。漢文帝十八年。别為菑川國。後

並北海。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依王子劉錯為侯國。王蒙更之愈縣也。城之北側有故臺。臺西有方地。晏謨曰。西去齊城九十七里。耿弅被張步

於臨淄。追至巨縣水上。僵尸相屬。即是水。巨洋又東北逕晋龍驤將軍幽州刺史辟閭渾墓東。而乘北流。渾測有一墳甚高大。時人成謂之為馬陵。

而不知誰之丘壟也。巨洋水。又東北逕益縣故城東。上莽更之滌蕩也。晏謨曰。南去齊城五十里。司馬宣王伐公孫淵。北徙豊人住於此城。遂改名

為南豊城也。又東北積而為潭。枝津出焉。謂之百尺溝。西北流逕北益都城也。漢武帝元朔三年。封菑川依五子劉故為侯國。又西北流而注于巨

淀矣。又東北過壽光縣西。巨洋水。自湖東北流逕縣故城西。王莽之翼平亭也。漢光武建武二年。封更始子鯉為侯國。城之西南。水東有孔子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