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7.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堰遏水西流。兩瀆之會。置城防之曰曲沐戍。自流三十里西注沐水。舊瀆謂之新渠。自厚。丘西南出左會新渠。南入淮陽宿預縣注泗水。地理志

所謂至下邳注泗者也。經言於陽都入沂非矣。沐水左瀆自大堰水斷故瀆東南出。桑堰水注之。水出襄賁縣泉流東注沐瀆。又南左合横溝水。水

發瀆右。東入沐之故瀆。又南暨于遏。其水西南流逕司吾山東。又逕司吾縣故城西。春秋左傳。楚執鍾吾子以為司吾縣。王莽更之息吾也。又西南

至宿預注泗水也。沐水故瀆。自下堰東南逕司吾城東。又東南歴柤口城中。柤水出于楚之柤地。春秋襄公十年。經書公與晋。及諸侯會吳于柤。京

相璠曰。宋地。今鼓城偪陽縣西北有柤水溝。去偪陽八十里。東南流逕偪縣故城東北。地理志曰。故偪陽國也。春秋左傳。襄公十年夏四月戊午。會

于柤。晋荀偃士丐請伐偪陽。而封宋向戍焉。荀䓨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伇。偪陽人啓門。

諸侯之士門焉。懸門發鄴人紇扶之以出。門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㧞戟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

也。主人懸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絶之墜則又懸之。蘇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於軍三日。諸侯之師。乆於偪陽請歸。智伯怒曰。七日

不克爾乎。取之以謝罪也。偃士攻之。親受夫遂㓕之。以偪陽子歸獻于武宫。謂之夷俘偪陽妖姓也。漢以為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齊孝王子劉就

為侯國。王莽更之輔陽也。郡國志曰。偪陽有祖水。祖水而南。亂于沂而注子沐。謂之祖口。城得其名矣。東南至煦縣入㳺注海也。巨洋水出朱虛縣

㤗山。北過其縣西。㤗山。即東小㤗山也。巨洋水。即國語所謂具水矣。袁宏謂之巨昧。王韶之以為巨薎。亦或曰胊瀰。皆一水也。而廣其目焉。其水北

流逕來虛縣故城西。漢惠帝二年。封齊悼惠王子劉章為侯國。地理風俗記曰。丹山在西南。丹水所出。東入海。丹水由朱虛丘阜矣。故言朱虛城西

有長坂逺峻。名為破車峴。城東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謂之几山。縣在西南非山也。丹几字相類。音從字變也。山導丹水。有二源各導一山。世謂之東

丹西丹水也。西丹自穴山北。流逕劇縣故城東。東丹水注之。出方山。山有三水。一水即東丹水也。北逕縣合西丹水而亂流。又東北出逕渏薄澗北。

渏水亦出方流入平壽縣。積而為渚水。盛則北南東南流。屈而東北流逕平壽縣故城西。而北入丹。謂之魚合口。丹水又東北逕望䑓東。東北注海。

盖亦縣所氏者也。又北過臨胊縣東。巨洋水。自朱虛北入臨胊縣。熏治泉水注之。水出西溪。飛泉側瀬於窮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側有一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