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616.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体。至如樂之作也。六樂并用。學之建也。五學相叅。而况養庶老而明廣愛。事國叟而記高談。得不比前世而文盛。擾上壽以恩覃。尊耆艾於每年。時

凡有七。嚴豆觸於一日。事遍其三。故得風始朝廷。化流穹壤。春夏焉。先饗而復燕。秋冬馬。光食而後饗。舜禹湯之盛事。得以追修。鄉國學之殊方。各

隨所養。向非岐昌之德盛而大。武發之功肅而嚴。成王治定。姬公思兼。則何以設珍其以完備。致烝民之仰瞻。且異夫禮用四朝。記者美魯侯之盛。

文同三代。史臣推漢德之炎。則知兆民莫不親其親。聖人惟能老其老。推年齡以優事。監古昔而順考。孔子曰周郁郁乎文哉。未必不由於此道。程

明道某南廟試策 問禮曰。五帝憲三王有乞言。厚人倫之義也。是以鰥寡孤獨皆有養。後世則不然。教化之不明。衣食之不足。黎民老而不得其

巷。饑寒轉死于溝壑者徃徃而是。今將考古養老之禮而行之。惟帝堯而上。不可間也。虞夏商周之時。其所養何老。所處何學。所衣何服。所食何禮。

一歲凡幾行之。宜誦所聞悉著于篇。對王者高拱於穆清之上。而化行於裨海之外。何修何飭而致哉。以純王之心。行純王之政爾。純王之心。純

王之政。此疑衍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㓜吾㓜以及人之㓜。此純王之心也。使老者得其養。㓜者得其所。此純王之政也。尚慮其未也。則又尊國老

而躬事之。優庶老而時養之。風行海流。民陶其化。孰有怠於親而慢於長者哉。虞夏商周之盛王。由此道也。人倫以正。風俗以厚。鰥寡孤獨。無不得

其養焉。後世禮廢法壞。教化不明。播棄其老。饑寒轉死者徃徃如是。嗚呼率是而行。而欲王道之成。猶却行而求及前。抑有甚焉爾。今朝廷清明。政

教修舉。方欲稽講墜典。以風天下。明執事欲將明上意。故訪諸生以古之道。俾講求其說。敢不道其所聞以裨一二哉。蓋古者擇三公之有年德者。

天子以父事之。謂之三老。孤卿之有年德者。天子以見事之。謂之五史。皆一人爾。大夫士之以年致仕者。亦皆養之於鄉里之庠序焉。所處則有虞

氏國老養於上庠。庶老養於下庠。夏后氏國老養於東序。庶老養於西序。商人國老養於右學。庶老養於左學。周人國老養於東㬔。庶老養於虞庠

是也。所脹則深燕縞元之衣。四代所眼也。所食則饗食之禮。三代之制。也周人修而兼用之。一歲所行之數。則禮所謂春饗孤子。秋饗耆老。與夫擇

菜釋奠之禮。亦其時乎。此古之略也。若夫潤飭之。則在乎時矣。劉龍雲先生集策間 問三代之養老也。或燕衣。或縞衣。或元衣以然則班序顛毛。以

為統紀。蓋自先世已然。况叔末之後世乎。凡人得年多。故所養厚。就事泉故智益明。且其更到之春秋。能鑠其暫雕之質。而不能反其彌邵之成德